吃得安全是底线,如何养好学生的胃?今天(10月17号)上午,泰州市姜堰区召开“校餐惠”学校食堂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新闻发布会。从去年以来,该区用7个月时间在全国率先建成“校餐惠”学校食堂智慧监管平台,根治“微腐败”,保障每年1.2亿学校食堂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养好全区10万学子的胃。
数据全上传 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孩子肚子里
在姜堰区东桥小学凤凰园校区食堂,孩子们今天的午餐有芋头烧肉 、青菜炒香菇、平菇豆腐汤和一份水果。 这样一份午餐只需6.5元,从原材料采购招标到下锅烹制,全都在一个名为“校餐惠”的智慧平台监管中。今年秋季学期,该区83家学校食堂同步启动平台,采购价格同比降幅达10%以上,每年可为全区就餐学生多提供价值不低于600万元的菜品。
食堂工作人员现场在手机上演示入库管理,进入“校餐惠”App平台后点击入库管理,可以清晰看到每天的情况。比如品名青菜,以招标形式采购,它的单价是1.8元,然后农药检测图片、供应商单据,包括过磅的照片都要上传。
此外,平台还设有区纪委监委、教育局、学校和家长四个监管端口,相关人员随时可以登录电脑或手机客户端进行查询、监管和评价,家长的建议类信息直接反馈给学校,投诉类信息直接提交给教育局和纪委监委,切实保障了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校餐惠”智慧监管平台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食堂资金和食品安全进行实时管控的管理系统。姜堰区教育局副局长林忠玲介绍,以往的监管平台只能解决食堂安全问题,但食堂采购价格差异较大、管理成本偏高、挤占学生伙食费等问题是教育部门面临的新的监管空间。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实时、远程、透明,实现了食材溯源、直播视频、在线招标、大数据分析、评价监督和智能预警等功能,能够有效压降食堂运营成本,提高学生伙食质量,在源头上根治“微腐败”。
学校食堂各类原材料采购统一在平台投标供货,比质比价采购,斩断了食堂采购和供应之间的“利益链”;采购、入库、出库信息以及财务收支数据实时记录,解决了食堂采购事后平衡造假、私设“小金库”、变通报支及挪用、非学生就餐挤占学生伙食费、伙食费结余不按规定退费等问题。对食材过磅验收、操作间、库房和分餐间实时视频直播,对食品留样、农残检测等远程采集取证,对食材过期自动提醒,实现了食材质量、数量、卫生、安全监管无死角。
除此之外,通过数据汇总比对分析,还能帮助研判各学校食堂原材料采购价格、材料消耗数量与实际就餐人数是否匹配以及人工成本校际差异等。
发布会现场,教育局邀请家长实地参观、体验学生餐,姜堰区东桥小学六年级家长仲丽君告诉记者:“平台解决了最重要的安全问题。我看到我花的钱已经全部吃进孩子的胃里去了,放心也开心。”
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共有三个校区共5000名在校生,今天参观的凤凰园校区就有在校生2500名,食堂需要供应1000人的午餐,每学期学生上缴伙食费20万元。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沙华中介绍,以前学生餐的管理压力主要在校长,他和分校校长需要每周至少抽两天时间一大早赶到学校查进货单、食材、入库单等等。“校餐惠”智慧监管平台启用后,最开心的是校长,因为每个环节都要实时上传图片、价格,使每个工作人员在每一个环节都规范操作,由原来的校长监管变为全社会监管,校长被“解放了”。
据了解,姜堰区“校餐惠”平台填补了国内学校食堂集成监管方面的空白。今年秋学期,该区83家学校食堂同步启动平台,该平台也被列为区政府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市推广。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10月17日晚21:30分江苏教育频道《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杨惠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