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高反却驻藏五年 援藏教师钱维胜用大爱浇灌"格桑花"

2018年10月11日 17:58:29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钱维胜写在日记里的一段话。

  四年前,钱维胜还是泰州市大泗学校初中部教科室主任。2014年8月,钱维胜主动请缨前往西藏,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援藏教师。当时,钱维胜的父母都已年近70,儿子刚刚读高中。

  钱维胜说,这样一件光荣而艰巨的事情,是对自己的挑战,是一种奉献,“生活需要正能量”。

  2014年8月,钱维胜抵达西藏,高原反应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嘴唇干裂、头痛欲裂、食欲不振,他两天没睡觉、三天没吃东西,只能靠吸氧和喝水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后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查发现,钱维胜患有脑部血管痉挛症,在高海拔地区会加重颈椎压迫脑部神经疼痛。家人劝他放弃援藏,但钱维胜却说,“这是对我党性的考验,如果在这关键时刻退缩下来,怎么对得起组织对我的期望?”

  据学生拉旺罗布回忆,当时钱维胜在校医务室一边吸氧一边备课,令人感动。经过半个月的休养,身体条件好转,钱维胜便全身心投入到援藏教学工作中。

  钱维胜发现,学生们基础很差,不能用汉语流利朗读,课堂纪律松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的语文成绩平均只有40多分……

  办法总比困难多。苦思冥想之后,钱维胜调整了原来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慢一点,课堂氛围活一点,师生距离近一点。“钱老师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信任学生能让学习更有自主性。”拉萨第三高级中学教师胥玉蓉听课后赞叹道。

  课余时间,他经常找学生聊天,为他们排忧解难。学生感冒或嗓子发炎,他就骑车上街自费为他们买些常用药品。来自牧区的旦增尖才、罗布措姆等同学,一学期只能回家一次,家庭非常贫困。周末,钱维胜经常帮她们辅导功课,请她们到教师食堂就餐,还时常补贴她们一些生活费。

  经过努力,大多数学生慢慢步入正轨,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因为工作出色,钱维胜被学校任命为语文教研组组长。2017年中考,全校语文平均成绩在拉萨7县2区中名列前茅,在全校11个班级中,他任教的班级以平均分86.5的成绩名列第一,比当初接手时平均成绩上升了近40分。

  2015年,钱维胜完成了一年的援藏任务,但家长和孩子们联名写信,极力挽留。“老师,您像圣洁的太阳一样让我们和孩子看到了希望,有您在,我们就觉得孩子有了未来,我们恳请您能留下来……”信的最后,家长和孩子们的签名写得密密麻麻。

  看到这封信,钱维胜满眼热泪,他舍不得这群淳朴的孩子,更不能辜负家长们真诚的期盼。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选择了坚守。“我热爱民风淳朴的西藏,放不下这群天真烂漫的藏族孩子。”钱维胜说。

  钱维胜于是二进西藏支教,去年七月,完成第二批援藏任务后又一次递交了援藏申请。每次遇到困难,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到即将迎来新一批藏族学生,钱维胜顿时信心倍增。

  2016年8月6日中午,钱维胜的母亲因病往院,医生建议开刀手术。探亲在家的钱维胜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因为第二天就是集体进藏的日子。

  他母亲患有肠粘连和慢性肠胃炎,一旦发作就疼得床上打滚满头大汗。但是,自从援藏以来,每次钱维胜打电话询问母亲的身体如何,她总是说“比以前好多了”。而此时看到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的老母亲,他才知道,母亲只是为了让他安心在拉萨支教。第二天一大早,钱维胜提着行囊来到母亲床边道别,做完手术刚刚清醒过来的母亲安慰他说,“儿子,不用为妈担心……”

  在母亲再三催促下,钱维胜强忍泪水又一次离开家乡。因为他知道,在遥远的千里之外,几百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期盼着他回来。

  援藏5年,也就是5年没能陪母亲过生日。今年是母亲70岁寿辰,钱维胜做了一碗面,拨通电话隔着4000公里给母亲送去了生日祝福。手机那头,钱家非常热闹。钱维胜以前教过的学生,有的特意从上海赶过来,“钱老师不在家,咱们替他尽点孝心。”泰州高港区相关部门领导也来了,为老人举办了一场简单热闹又特别的生日庆典。

  看着摄像头里家里热闹的情景,钱维胜很开心,但又很愧疚,“援藏的老师那么多,留在这里四五年的也不止我一个……”

  虽然一年只有两次假期能够回家,母亲70岁大寿时只能视频连线祝寿,自己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小毛病,但钱维胜放不下涉藏工作重点省的孩子们,也爱上了在雪域高原上的这个家。今年6月,钱维胜荣获中国好人敬业奉献类奖。

  “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钱维胜说:“我想在西藏教出许多令你我崇拜的学生,让咱们藏汉民族的友谊能更长久更深厚。”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泰州发布、泰州网、现代快报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