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专业化,年龄降到50周岁以下;校门前设人脸识别系统,精准识别“黑名单”;微型消防站校园全覆盖······通过一系列人防、技防、物防建设,今年,南京市建邺区被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称号。
待遇提高 保安叔叔更年轻
今年36岁的张旭是一名校园保安,在南京市建邺区新城小学本部已经工作了五年,每天上学放学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在建邺区的中小学,细心的孩子发现,和张叔叔一样,保护他们上学、放学的年轻保安叔叔越来越多。
据介绍,从2009年起,该区实行“专业保安进校园”,提高保安待遇,稳定校园保安队伍,提升保安专业水平。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安全科科长顾丰富介绍,去年,该区对校园保安服务公司进行新一轮采购招标,每人每月按4200元标准支付,合同约定条款写进“五险一金”,把全区校园保安年龄降到50周岁以下。全区投入1300万元左右,保证每个保安岗位一个人每年5万元左右。
该区每年还由区公安分局牵头组织开展校园保安全员“大轮训”,内容包括保安职业道德、工作职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校园防护器械“八小件”的使用等,并对每一名参训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实操技能考核。
门禁智能 赶走“怪叔叔”
除了保安叔叔变年轻了,新学期开学,建邺区实验幼儿园的家长们发现,校门前增加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
这套智能门禁系统不仅完成了幼儿教师的入园考勤和外来人员的一卡登记,还实现了安全、快速、精准地出入。副园长张慧介绍,为防止不法分子闯入、拐骗、暴力胁迫等事件的发生,该系统跟公安局犯罪分子的黑名单网络系统相连,如果有黑名单人员在幼儿园附近兜旋或者围观,那么很快就会由报警系统连接到公安局,公安人员也会第一时间来到校园,保证孩子的安全。
今年初,该区教育局还给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送来了微型消防站,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动画版的宣传火灾预警知识,打开消防站,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防毒面具等多种消防装备一应俱全。从服装穿戴、装备携带到实际操作,学校、幼儿园的义务消防队员还接受了专业化培训。
学校的义务消防队员由保安、厨房工作人员还有男教师团队组成;当火灾发生时,老师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110、119 ,但是当火警人员还没来到幼儿园现场采取扑救措施的时候,幼儿园的义务消防队员可以第一时间采取自救,缩短抢救时间,更好地保障孩子的安全。
信息化 安全教育进课堂
建邺区现有87所中小学、幼儿,55000余名在校幼儿和中小学生,全区中小学、幼儿园100%创建为省、市平安校园。今年,该区通过验收,成为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
顾丰富介绍,“我们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打造成全国校园安全教育的示范区。目前,我们还通过手机App,班级微信群等的电子信息手段,来强化师生的安全教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10月7日晚18:30分江苏教育频道播出的《江苏校园安全报告》栏目。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杨惠 史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