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走湖、沿城墙走的市民注意了!由于南京明城墙 " 年事已高 ",加上自然风化等原因,太平门往玄武湖方向,墙体裂缝出现了扩大的现象,专家们评估后认为存在一定险情,所以,市民经过这一段时,不要停留。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段城墙的维修方案正在逐层上报。
危险,这一段拉起了警戒线
10 月 5 日,孙女士沿着城墙根走湖,在太平门不远处发现了一个警示牌,城墙边拉起了警戒线,警戒线上有危险的标志,上面提示: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靠近!警戒线有百余米长,在城墙的拐角处,还有一道很长的裂缝,裂缝上整齐排列着若干 " 钢钉 "。" 我看裂缝都打上了补丁,是不是这一段城墙要坍塌了?很危险。"
当天下午,记者实地查看,发现了孙女士提到的提示牌和警戒线。记者发现,这段城墙随着九华山山体的变化而变化。城墙上有杂草树木,城墙根林木深深。提示牌不仅警戒线上有,城墙上也有,时刻提醒大家:走到这里时,莫要靠近城墙,要远离它。
最显眼的是,在城墙的拐角附近,城墙裂缝自下而上,有的裂缝有指头宽。在裂缝上,10 多厘米长的 " 钢钉 " 稳稳咬住城砖,错落有致。
监测发现裂缝比前一周期大了
" 城墙上的长条金属,不是给城墙打补丁,不是用来缝补城墙裂缝的,而是用来监测城墙裂缝变化的,叫裂缝仪。"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大家看到的白色长条金属是城墙的 " 体检器 "。
裂缝仪是利用物理原理,在城砖产生裂缝后,被自然拉伸,巡检人员可以根据上面显示的数据变化,知道城砖裂缝的情况。
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解释说,今年 5 月份,他们对裂缝仪上的数据进行了采集,按照惯例和前一周期(两个月前)的数据进行了比对。比对发现,这一段城墙的裂缝大了两三毫米。
"650 多岁的城墙本来就‘年事已高’,加上风化等原因,难免会出现病症。" 这位负责人说,南京明城墙墙体的裂缝有多处,对这些裂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裂缝宽七八厘米,但几百年来一直如此,说明是安全的。而这一处,由于它处于城墙拐角的受力拐点,本身就容易开裂。所以,发现问题后,就请专家们实地勘察,并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们评估认为存在险情,所以,采取了拉警戒线的措施。同时,请东南大学的专家制作了修缮方案,目前方案正在申报通过。一旦国家文物局通过了,就启动维修,赶紧消除险情。
未来可实时 " 搭脉 ",南京城墙将建监测预警平台
南京城墙已经有 650 多岁了,风化、鼓胀、开裂 …… 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病症。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确保城墙的安全,目前采用的是人防 + 技防的方式。每天,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对城墙进行巡防,对一些重要的部位重点关注。而技防,则是在城墙上安装了各种体检器,定期对这些仪器上的数据进行读取分析。
到 2020 年左右,将建成监测预警平台,在城墙沿线的重要节点地段及病害点位布设传感器,全天候采集城墙本体的裂缝、膨胀、沉降等数据变动,以及周边地区的气象、地质、水文等环境变化,实时监测城墙的健康,一旦城墙的开裂、鼓胀、沉降等病害数据的波动幅度接近警戒线,监测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并生成相关报告,再由文物部门制订方案及时介入展开保护措施。
该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不仅将填补世界范围内对砖石结构建筑监测的空白,还可以为 " 中国明清城墙 " 项目其他联合申遗城市的城墙本体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指导。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