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轩辕宫
很多苏州人首先想到的是
东山镇杨湾村里那座千年古庙
其实
苏州城里也有一座轩辕宫
其历史和知名度
并不亚于杨湾村的轩辕宫
最近,这座藏身于深巷中的轩辕宫
历经多年修缮
原本稍显破败的老屋
又恢复了昔日的容貌
修葺一新的轩辕宫
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与利用
藏身幽静小巷 见证苏城历史
深藏于苏州城内洪元弄的轩辕宫,又名“仙机道院”,为苏州清代著名的 “四宫”之一。轩辕宫始建于北宋元丰初(公元960年),宫内主要祭祀黄帝及先蚕圣母西陵氏。清同治年间,纱缎业行业公会在遗址重建轩辕宫。
记者从祥符寺巷走入,却吃了一记“闭门羹”。原来轩辕宫的门面虽在祥符寺巷36号,它的正殿却在洪元弄10号。
从祥符寺巷到洪元弄,只十多步路。叩开轩辕宫的大门,这里已经一改原本破败的面貌,恢复了古意盎然的容颜。
进门东路第一进为门厅,精美的砖雕门楼上,悬挂一块砖雕竖匾额,写有“轩辕宫”三字。
第二进为轿厅,三间两隔厢,现在辟为会议室。
第三进为高规格的正殿,正殿结构高大宏伟,面宽为三间11.5米,进深13.5米,高8.4米。
第四进的楼厅,通过两侧的庑廊与正殿连接,围合出一座庭院。
步入轩辕宫内,一阵婉转的萧声传入耳中,原是两位友人正在天井里吹箫品茶,“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画面顿时映入脑海。随着萧声移步后院,一位老人正“叮叮叮”地敲打雕刻着一块石砖。他们享受着惬意的午后时光,轩辕宫内呈现一派悠闲景象。
轩辕宫东侧庑廊墙壁上,苏州状元陆润庠撰写的《重建轩辕宫记》碑,至今犹在,碑文诉说着清朝年间轩辕宫重建并设云锦公所的往事。
轩辕宫既是苏城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苏式建筑文化的传承者。
制定维修方案,轩辕宫恢复面貌
轩辕宫自清代重建到今已150年有余,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是多年来,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轩辕宫一度成为一所破败萧条的老屋。
解放后,轩辕宫曾长期作为厂房仓库使用。在此期间,部分房屋还被厂方安排为职工宿舍,宫内乱搭乱建现象严重,致使建筑构件遗失,部分梁架腐朽,局部屋面坍塌,建筑被损坏得面目全非。其中,正殿的安全状况尤为危急,柱槛腐烂,窗落门掉,腐木之下白蚁丛生。
2013年,市住建局采取动迁、产权置换等方式,开始腾退轩辕宫内的居住人员。次年,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市住建局对轩辕宫开展了抢救性修复保护。修复当年,轩辕宫即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实施修缮前,专业人员在收集研究轩辕宫建筑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完善的维修方案,并报文物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确保按原构、原样形式修复建筑。修缮过程中,市住建局加强对工程的监督管理,接受文物管理部门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落实消防要求,保证轩辕宫建筑既能修旧如旧,又具备现代使用功能,才使轩辕宫恢复了古色古香的面貌。
加强解危修缮 保障古建安全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实像轩辕宫这样,有很多个古建老宅散落在老城区的街巷中。包括许多老苏州人熟知的西支家巷11号洪鈞祖宅、和平里太平天国军械所、菉葭巷11号天宫寺等等。
如何通过修缮古建老宅?保护好苏州的这些历史遗存?是苏州近几年一直探寻并着手开展的工作。
“大部分古建老宅属直管公房,他们把它纳入到直管公房的统一管理中。”市住建局公房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直管公房保有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处于前列。目前市住建局管理的204万平方米直管公房中,解放前建造的旧有建筑达60%以上,其中属于文物建筑的有45处,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左右,属于控保建筑的有146处,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这些具有重要纪念、教育意义的优秀建筑和名人故居是苏州古城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为了加快实施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市住建局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区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市属国企实施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的补充意见》、《苏州市中心城区古建老宅保护利用市场化运作指导意见》一系列古建筑保护利用政策,有力推进了一批古建老宅保护项目的实施。
已投入三千万 修复2万平方米古建筑
保护是为更好的传承。
卫道观前3号“礼耕堂”,市住建部门从原苏州振亚丝织厂收回后,投入大量资金,按照文物建筑保护要求对其进行了修复,修复后出租给礼耕堂文化服务有限公司使用,2013年该建筑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东北街144号许乃钊故居,为了对这处控保建筑实施抢修保护,住建部门通过拆迁谈判、司法诉讼等途径,花大力气清退了3家企业、3个店铺,然后开展抢救性修复,该建筑前后四进,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3亩多,东临市六中,西接拙政园,南对东北街及内城河,北枕拙政园东别墅区。修复后,专门塑造了清朝道光年间江苏巡抚许乃钊的雕像,建筑物的历史文化和使用价值得到大大提升,目前出租用作玉雕艺术馆。
洪元弄9号“轩辕宫”,2014年在腾退2位居住人员和1户住户后,修复了第二至第四进820多平方米建筑。今年初,轩辕宫成为吴门扇艺文化传承基地,实现了苏扇艺术和建筑艺术的有机融合,既有利于苏扇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古建筑的长远保护使用。
市住建局近年来利用社会力量,先后修复保护了王洗马巷7号万宅、马大箓巷26号顾宅、马大箓巷37号师俭堂、建新巷29号吴宅、南显子巷5号韩宅等古建筑。其中,王洗马巷7号万宅于2013年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大箓巷37号师俭堂于2017年被列入苏州园林名录。
自2016年以来,市住建部门先后抢修了文物建筑大众里3号、西支家巷11号洪鈞祖宅、和平里太平天国军械所,控保建筑菉葭巷11号天宫寺、蒋庙前20号蒋候庙、西中市80号吴廷琛故居等古建筑;对大众里1号院内的假山、长鎏村的牌楼、天官坊的门楼也按照文物部门的要求进行了修复;对大石头巷36号等古建筑实施了电气线路专项改造,消除电线老旧易引发火灾的安全隐患。
今年,市住建部门还配合苏州园林保护要求,正在实施遂园、墨园等文物建筑的修缮。
据不完全统计
自2010年以来
公房管理部门在古建筑修缮和修复过程中
投入的维修资金已达3000余万元
修复保护2万余平方米古建筑
在有效保护古建筑
更好地传承苏式建筑历史风貌的同时
也使苏州古风古韵的城市风貌
得到了更好地维护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