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到来,很多人都会带着家人游山玩水。那是不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健康小常识呢?名医团送你一份健康出游指南,快收好吧!
老人体检合格再出游
老年人旅游前宜做一次全面体检,体检合格才能出门旅游。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出门要备好应急药物,不可中断原有疾病的治疗。除携带平时服用的药物如降压药外,还应备有感冒、腹泻、止痛之类的药物。中大医院老年科邹继红主任医师指出,老年人在节日期间要注意不可以过度劳累,尤其是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要按时吃药,控制好基础指标,随身携带一些药物,不可过于劳累,身体不适,要及时与相关医疗点联系,进行救护。
当地特产,尝尝就好
长假期间,大快朵颐也是很多吃货的选择。但要注意在饱了口福的同时还不损伤脾胃。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金小晶主任中医师提醒,长假期间,出门旅游多带几件厚衣服备着,免得受凉。当地的特产“浅尝辄止”,切勿贪图嘴巴的一时之快而吃得过多。因为肠胃对新的东西有个适应期,一下子多了很多没吃过的,肠胃不一定受得了。最后,关键的一点就是,少吃辛辣生冷的,这些都是引发肠胃病的祸首。
旅途颠簸,腰椎悄悄受伤
中大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吴小涛教授指出在交通工具持续地震动时会对脊柱产生连续不断的冲击,从而加重腰疼。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脊柱受到冲击。虽然乘坐飞机时震动会小一点,但是由于气压的变化,脊柱所受到的损伤可能会更大。专家建议,在路途中,最好每隔1到2小时,离开座位活动一下,舒展一下身体。在不允许离开座位的情况下,也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做一些上身向前或者是手臂交叉抬起的动作。
旅行的小药箱,这样准备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全科医学中心门诊于艳秋副主任医师提醒市民,旅行小药箱必不可少。
1、晕车药:外出乘车、坐船、乘飞机时,有人会感到头晕头昏,视物旋转,不能睁眼,严重时恶心呕吐。建议上车前半小时服用晕车药,如晕海宁、眩晕停、晕车贴或胃肠动力药胃复安、莫沙必利等。
2、感冒药:旅游在外,天气变化多端,加之疲劳抵抗力变差,易患感冒。备用感冒药,如中医中药的颗粒剂:清开灵、银黄、柴胡;如发热体温38.5度以上需服用的:泰诺、日夜百服宁、白加黑、散利痛等,可缓解发热、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如果鼻塞流涕重时,可服用新康泰克。中药颗粒药、退烧药各选一种即可,避免含相同药物成份的药物合用、过量服用,损害肝、肾、血液功能。
3、肠胃药:在享受美景的同时忘不了寻觅品尝当地的美食,难免会因气候、饮食习惯、卫生条件等原因出现胃肠道不适。可针对性选用保护胃肠道的药物,如胃康、达喜、兰索拉唑、多酶片、莫沙比利,可治胃痛、饱餐过食,消化不良;口服思密达、益生菌、黄连素等可治疗腹泻、腹痛;一清、四磨汤、乳果糖、苁蓉通便等可治疗便秘。
4,跌打扭伤外用药:外出旅游,少不得磕磕绊绊碰碰。除了备用酒精棉球、碘伏、创可贴、纱布等外,为防止旅途中可能出现的扭伤摔伤,应备用关节止痛膏布,双氯芬酸药布,消炎痛药布,南星止痛膏,雪山金罗汉涂膜剂等。如有关节扭伤,在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有跌破皮肤的,可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后,小伤口用创可贴,伤口较大需及时到医院清创缝合。
5,抗过敏药:陌生的环境,出现的蚊虫、旅行路上吃的食物及接触的各种粉尘,都有引起过敏的可能,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红疹、水泡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可准备抗过敏药,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汀、西替利嗪等。防止蚊虫叮咬可外涂风油精、花露水,防蛇虫可以用季德胜蛇药片口服及外用。服用此类抗过敏药物期间不要开车,或把这些药物放在晚上睡觉之前服用。
6,失眠药:旅行也是消耗体力的运动,因此保证充足睡眠至关重要。有人可能因环境改变或者出国时差等原因,容易出现睡眠障碍。自我调整好心态,安然入睡,如果有睡眠障碍的,建议遵照医嘱,在晚饭后或入睡前服用甜梦、百乐眠、艾司唑仑、唑吡坦等。
7、防暑、防冻药:去气温较高的地方易中暑,轻者头昏眼花、恶心呕吐;重者失水过多可能会危及生命。中暑时可以用冷水降温,多喝盐开水,还可以备些银黄颗粒,一清等口服药。而到寒冷的地方,要多穿御寒的衣物,外涂一些尿素乳膏防止皮肤皲裂。
8,抗高原反应药:海拔较高的地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低,可能会因为缺氧而不能较快调节适应环境而出现头痛,血压升高,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眼睛及下肢水肿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建议服用药物预防,如高原维康片、红景天胶囊、诺迪康等,提前15天服用会更好。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