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英烈,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出了新招!这招一出,人民群众拍手称好!
他们到底出了什么招?
请看——
沈国良大桥落成仪式现场。
驻军代表为沈国良烈士父母赠送牌匾。
“儿啊,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你,你给咱沈家长脸了呀!”9月26日,在第5个“国家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湖滨路“国良”桥命名现场,一位耄耋老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轻抚烈士沈国良的塑像,老泪纵横,喃喃低语。
当天上午,镇江市丹徒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两百余人也来到现场,共同见证该大桥以丹徒籍一等功臣沈国良烈士命名的仪式,以实际行动感召全社会缅怀先烈。
沈国良烈士生平
沈国良,江苏丹徒人,1962年出生,1981年入伍来到原南京军区一军一师三团特务连。1985年3月2日,沈国良在云南老山前线收复“1073”高地战斗中英勇作战,不幸触雷壮烈牺牲。原总政治部批准其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
镇江军分区副司令员张惠峰为安放在“国良桥”畔的沈国良烈士雕塑揭幕。
全国道德模范、优秀复退军人李彬与烈士父母为沈国良烈士雕塑献花。
烈士雕塑落成仪式上,沈国良生前所在学校学生手握菊花缅怀烈士。
2016年初,江苏省委常委议军会议研究出台《关于完善拥军政策、增强军人荣誉感的意见》,其中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用光荣战役战斗对新建的道路、隧道、桥梁、广场等设施项目进行冠名。
发展不能忘党恩,和平铭记解放军。镇江市丹徒区委区政府和人武部在学习中感到,建国后不久,各地采用烈士名字命名了一大批地名,丹徒区的荣炳乡就是以凌荣炳烈士命名,其益村以何其益烈士命名等等。
近年来,国家先后设立国家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大力提倡增强军人荣誉感等等。在此大背景下,适当以烈士名字命名有关地名很有意义,既尊崇英烈使其“青史留名”,也能让身处和平年代的一代代后人铭记英烈牺牲奉献,一茬茬地传承中华民族爱国血脉,从而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国良桥命名后,群众走过大桥。
“去年,我们通过丹徒区地名办了解到,境内有270余座无名桥梁、涵洞、隧道需要命名,我们就以区双拥办公室名义提交了以丹徒籍烈士名字命名的有关方案。经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报请镇江市地名办得到批复支持。”镇江市丹徒区人武部领导告诉前线哥,他们从区内遴选出为国捐躯的8位革命烈士,专门挑选了8座较大桥梁,分别予以命名,并根据烈士遗留的照片,精心制作成汉白玉雕像,下方附加烈士生平事迹,借助今年国家烈士纪念日之际逐一举行桥梁命名暨烈士雕塑落成仪式。
在命名仪式现场,丹徒区党政领导专门介绍了英烈事迹和采用英烈命名的意义。随着英烈雕塑揭幕,现场所有人默哀致意。
丹徒区人武部领导向群众介绍沈国良生平。
丹徒区人武部领导向群众介绍沈国良生平。
听说丹徒区以烈士名字为桥梁命名,来自江苏扬州的全国优秀复退军人李彬专门赶到现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我感到,今天的这个仪式很神圣,采用烈士名字命名桥梁,就是不忘英烈、尊重英烈、礼遇英烈的实际行动。”李彬深有感触地告诉前线哥,历史不会忘记,军人的英勇牺牲永远值得尊重和纪念,作为一名参战老兵,我切身感受到了荣耀。我相信,这也是对每一名现役军人无声的激励!
沈国良雕塑落成仪式结束后不久,在约一公里外的盛丹路,丹徒区又举行了张国荣烈士雕塑落成仪式。
烈士张国荣生前所在部队代表为张国荣父母赠送牌匾。
烈士张国荣塑像落成仪式现场。
张国荣烈士生平
张国荣,江苏丹徒人,1978年出生,1996年考入空军飞行学院,2012年11月13日,张国荣在南昌青云谱机场执行科研试飞任务中不幸牺牲。空军装备部政治部批准其为烈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为其追记一等功。
塑像落成仪式上,烈士张国荣家人的悲恸与感激无法用言语表达。
祭奠过程中,烈士张国荣的母亲泣不成声。
丹徒区人武部部长刘东向烈士塑像敬礼。
镇江市驻军代表向烈士塑像致敬。
烈士塑像落成后,不少群众前来围观拍照。
2017年,丹徒区政府将位于丹徒新区盛丹路实验学校旁的一座桥梁命名为“国荣桥”,以志纪念。
桥梁是当地百姓发展致富的主要通道,也是链接烈士与后人的情感纽带。这个区还以此为契机,部署开展了“学英雄光辉事迹、走英雄成长道路”群众性学习实践活动,在全区上下积极营造全民崇尚英模、学习英模、争当英模的浓厚氛围。
(来源:人民前线微信公众号;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