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现存最古老的一座苏州园林,修于北宋。然而,它的建造者却并非江南人氏,而是一位北方文人——苏舜钦。苏舜钦是北宋都城开封人,为何来苏州造园?那是缘于他与苏州的一次相遇。
庆历元年,苏舜钦为母亲奔丧,在途经苏州时,陶醉于江南秀丽的山水,心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过苏州》。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苏州的风光何其明媚!在诗人眼里,潇潇细雨,绿杨白鹭,近水远山,处处都是诗情画意。诗人不禁感慨,万物盛衰自有天意,沉醉于这青山绿水之间,顿觉仕途羁苦、人生烦恼荡然无存。可惜的是,苏州虽美却无缘久住,只能在旅途中惊鸿一瞥。
匆匆的苏州之行,给诗人带来了无比的震撼,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四年之后,苏舜钦因参与范仲淹新政获罪,削籍为民,他没有留在开封,而是径直奔向了惦念已久的苏州,去寻找心灵的寄托与慰藉。在一次出游途中,他路过一处三向皆水、地势起伏的废园,再也迈不动脚步了,随即以四万钱买下,傍水筑园,题名“沧浪亭”,立志打造一个理想的家园,安享余生。对苏舜钦而言,四万钱买到的不仅是一座山明水秀的园子,更是一个心灵的归宿吧。好友欧阳修曾赠诗打趣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清末江苏巡抚梁章钜也有感而发,从欧阳修、苏舜钦二人诗中,各集一句,成“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千古名联。
正是这首《过苏州》,为苏舜钦和苏州的不解之缘埋下了伏笔,留下了一个“却把他乡作故乡”的故事。今人游赏苏州园林,会否想到,如此璀璨的文化遗产,竟得益于千年之前苏舜钦的一次偶遇,一场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