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江苏省不断加大对口支援新疆的力度,特别是在产业项目方面,把当地的特色资源与江苏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打造全产业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百姓脱贫致富贡献江苏力量。
南通市花绽放伊犁河谷
在莎地克于孜乡的菊花养殖基地,15亩的阳光大棚中,从南通最新引进的3千株新品菊花母本,青翠欲滴。莎地克于孜乡乡党委委员铁柱告诉记者,这些新品菊花正在“试栽培”阶段,每月都有来自南通的花艺专家前来进行技术指导,一旦技术成熟,将推广给农户,带来每株10~15元的丰厚收入。日照时间长、光照充沛,新疆的气候环境极利于菊花的生长,南通援疆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9月底,南通——新疆花卉展还将在伊宁”打响”,新疆生长的高品质菊花“回访”南通,将成为新方向。
连心券架起"连心桥" 激活"造血细胞"
产业援疆要结合当地的特点,发挥当地的优势。新疆阿图什市盛产无花果,可苦于打不开销路,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2017年8月开始,江苏援克前指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发放"连心券",拿出援疆资金补贴龙头企业优先收购贫困户的果子,贫困户每卖出一个无花果也可领到0.3元的奖金。
2017年,江苏援克州前方指挥部先后向2811户贫困户发放"连心券,帮助完成250万个无花果、1万多吨葡萄的销售,实现每户平均增收2000多元,激活了贫困地区脱贫的"造血细胞"。
促产业带就业 江苏纺织产业优势转移
拔穷根,产业是根本。在新疆伊宁县三润集团的工厂内,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在赶制服装。维吾尔族纺织工人热孜艳木原是当地牧民,南通援疆工作组在当地引进纺织产业后,她成为当地最早一批纺织工人。她如今已经是生产小组的组长,每个月有1700元的稳定收入。
从牧民到产业工人,热孜艳木不仅身份发生了转换,生活也更加富足,这一切正得益于江苏的产业援疆,她所在的三润集团,是南通援疆工作组打造的家纺服装产业园中的一家纺织企业。南通的服务,新疆的成本,成为伊宁轻纺产业援疆招商的"金字招牌"。目前,家纺服装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吸纳8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近5000人。
新产业 "长"在戈壁滩上
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一座座以纺织、轻工、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园,迅速"长"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十三五”以来,江苏省累计安排对口支援新疆项目1035个,援建资金68.94亿元。2016年我省安排援疆项目313个,资金22.98亿元,其中,伊犁项目254个,资金18.12亿元;克州项目59个,资金4.86亿元。2017年安排援疆项目343个,资金22.98亿元。其中,伊犁州项目273个,资金18.12亿元;新疆克州项目70个,资金4.86亿元。2018年安排援疆项目379个,资金22.98亿元。其中,伊犁州项目326个,资金18.12亿元;新疆克州项目53个,资金4.86亿元。此外,2017年省委主要领导带队赴新疆考察,新增计划外资金1.5亿元,专项用于支持脱贫攻坚。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吴刚 编辑/国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