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40年解放生产力的根本历史经验 人才+科技

2018年09月21日 11:13:36 | 来源:常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常州40年解放生产力的根本历史经验

  朱红涛

  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在南方视察时着重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常州改革开放的40年也正是生产力解放的40年。

  生产力的解放首先有赖于思想解放,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生产力的解放。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初期,将计划经济分为指令性和指导性,并在理论政策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又将其上升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成为二十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标准。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是这些与时俱进的、连续性的理论突破,实现了思想的解放,为推进生产力解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40年常州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生产力的解放,首先是劳动者的解放,要使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常州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常州市区和金坛、武进、溧阳三县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总数仅17000人。然而,截至2017年底,常州全市各类人才总数达到114.1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7.46万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高级职称人才3.58万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97.2万人,高级工以上人才29.65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053人,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常州选派的高级技能人才宋彪成为我国获得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阿尔伯特大奖第一人。另外,从技术革新角度来看,早在改革开放前常州就通过技术改造和专业化的协作分工来提升生产效率,改革开放后,常州市农业和工业生产中的机械化、专业化水平较改革开放前都有了大幅增长。现代化水平长期保持全省领先,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工业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十大产业链发展加快,正在扎实推进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数码大方、航天云网、佰腾科技专利云平台等“互联网+”新业态正不断涌现。正是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催生了常州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常州进入了发展的加速期,也是关键期,对照“六个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前进中我们还面临很多压力和挑战,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上仍存在制约短板。用“世界眼光”谋划自身发展,以“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新时代常州精神引领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需要继续坚持思想大解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首先,要继续瞄准高素质人才。面对世界前沿技术,建平台、聚人才,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团队,重点引进能够产生实际效益、引领产业发展的紧缺型实用型人才,加大对领军型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和优惠政策;重点培养本地高端人才。同时还要引进和培养并重,着重提高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的劳动力整体素质。

  其次,深化科技创新和研发功能。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常州要进一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强市战略,强化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把高校院所的科技优势与常州的产业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来构建创新高峰,鼓励规模企业扩大对研发的投入,并且从可操作层面帮助解决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

  再次,对标先进,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发展中,坚守实体经济,聚焦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积极借鉴德国经验,为智能制造插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之翼,集成运用于制造业全产业链;在产业转型中,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金融的成长,推进整体产业结构的提升,“腾笼换鸟”换上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从而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同频共振。

  最后,要更加注重民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理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继续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优质化水平。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