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吴文化的始祖,他带领蛮荆之地走向了文明

2018年09月20日 15:37:4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南始祖泰伯的诞辰纪念日于无锡梅村的泰伯庙,都会有一场庄重的祭祀典礼

  泰伯,又称“吴太伯”,是三千多年前北方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为了成全父亲传位于三弟姬昌,他离家避让,从黄河流域来到江南一带,文身断发,创立了勾吴古国。长江下游从此告别蛮荒,泰伯奔吴,成为了绵延三千年吴文化的重要源头。

  后人有感于泰伯三让王位的高风亮节,和他对于吴地的开创伟绩,纷纷撰文赞颂,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其中,北宋范仲淹题写的这首《泰伯祠》,堪称流芳千古的咏作。

至德本无名,宣尼以此评。
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
南国奔方远,西山道始亨。
英灵岂不在,千古碧江横。

  泰伯的高尚操行被孔子称赞为“至德”。他预见到姬昌是开创周族辉煌的圣人,毅然远避江南,周王朝的道化才得以泽被华夏,而东吴这片曾经的蛮荆之地也得以走向先进的文明。泰伯的英灵千百年来犹在,就像他带领吴人开凿的伯渎河,至今依旧流淌不息。

  范仲淹,生于吴地,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歌颂泰伯德行与功绩的同时,也践行着泰伯的开拓精神。景祐元年,范仲淹回到苏州开办府学,继承泰伯的衣钵,致力于吴文化的推广。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抱负,推崇孔儒,创立“左庙右学”的文化形制,引领了江南教育的千年格局,促进了江南文化的源远流长。

 

  东汉以来,人们修建泰伯庙,供奉这位吴文化的祖先。之后两千年间,泰伯庙历经沧桑,屡废屡修,人们对泰伯的纪念与感恩却从未改变。千年流淌的伯渎河,讲述着江南文化崇文重教、尊道尚德的传统,见证着中华先进文化的绵延与传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