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天已经是第三十个爱牙日了。
本次爱牙日主题为:“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说起口腔疾病,很多人都认为口腔疾病就是牙齿、口腔黏膜的疾病,与全身其他器官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口腔疾病和全身息息相关。
口腔病灶指龋齿、牙周炎等病灶内的细菌与病毒通过血液与淋巴液到达全身器官和组织,可引起全身性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胃炎等等。牙周炎更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危机心脏健康等等。
口腔健康不是个局部的问题,牙不好,全身都遭殃。所以从现在开始,一起关注口腔健康吧。
“口腔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健康标准:
牙齿清洁(控制菌斑)、没有龋洞(无未治疗的龋洞)、牙龈颜色正常(粉红色)、无疼痛感及无出血现象。
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有哪些呢?
龋齿是口腔里的某些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发酵产酸导致牙齿硬组织发生颜色、形态和质地的改变,是学生常见病之一。儿童患龋齿后,不仅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会对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龋齿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因细菌侵入而继发牙髓炎、齿槽脓肿、颌骨骨髓炎等。
牙周疾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首先是牙龈红肿、触碰时容易出血,继而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与移位,有时还会引起牙周溢脓、口腔异味,最后使牙齿脱落或拔除。牙周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如何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呢?
使用含氟牙膏:
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适量的氟化物可以减少牙齿的溶解度和促进牙齿的再矿化、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长、预防龋齿的发生。
饭后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
无糖口香糖的甜味来自木糖醇等代糖成分,不含蔗糖,不会导致龋病发生,但咀嚼无糖口香糖仅作为一种预防措施,不能代替刷牙和定期口腔检查等基本口腔保健方式。
减少吃糖次数,少喝碳酸饮料:
如果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甜食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容易导致牙齿脱矿,引起龋病或牙齿敏感。
提倡每年洁牙(洗牙)一次:
洁牙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出血,洁牙之后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牙齿敏感,但一般不会伤及牙龈和牙齿,更不会造成牙缝稀疏和牙齿松动。
吸烟有害牙周健康,应尽早戒烟:吸烟者牙齿表面常常出现褐色烟斑和牙石,引发口腔异味,影响个人外观形象和社会交往。
出现牙龈出血、牙龈肿胀、食物嵌塞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每一名家庭成员都应该养成爱牙好习惯
1、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分别刷牙一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养成刷后不再进食的好习惯。
2、家长应帮助或督促6岁以下儿童刷牙
从3-4岁开始,儿童动手能力和四肢协调性明显增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个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舌侧需要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
家长应每日帮孩子刷牙一次(最好是晚上),直到上小学,这样才能保证刷牙的效果。
3、 因人而异,“定期”口腔检查
普通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并进行早期治疗。
儿童易患龋齿且进展较快,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3-6岁是儿童患龋的高峰期。该阶段牙弓开始发生变化,出现牙间隙,为换牙做准备,但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邻面龋。龋病早期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所以,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在孕前进行口腔检查,并在怀孕前治愈口腔疾病。
一旦妇女已经怀孕,那么在怀孕早期和晚期接受复杂的口腔治疗,会因为紧张和疼痛等原因,增加胎儿流产或早产的风险。
因此,女性在计划怀孕时就应主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内的疾病和隐患,避免在怀孕期间可能因为发生口腔急症,而带来治疗的不便和风险。
(来源:江苏疾控;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