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传来好消息,由南外高三学生编导、参演、制作的短片《The Birthday Party》喜获国际大奖!该片成为英国Chandra Kamin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唯一入围的中国作品且获得了Best Short 最佳短片;在Five Continent Film Festival 获得了Special Mention Production Design特别提名艺术设计奖;在罗马尼亚Short to the Point 电影节获得了季军 Semi-Finalist。
这部微电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拍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记者专访了该片导演、南外高三学生袁宇辰。
创意竟是来自导演的“一次噩梦”
《The Birthday Party》这部微电影时长6分48秒,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William 18岁生日前醒来,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竟然是一个面具,并强制要求他带上。父亲冷冷地对他说:“这是成为成年人的唯一方式,我们都有面具。”他吓得跑出家门,发现自己被数百名黑衣面具人紧追不舍……全片英文对白。袁宇辰告诉记者,影片的所有主创都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都是他的同学。
影片拍摄花絮。
袁宇辰说,短片制作初衷是希望以这个微电影给即将成人的他们一种警诫和鞭策。18岁所面对的种种困境,恐惧被规则打磨得失去棱角,陷入趋同化……同时,也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其实故事来源于我自己做的一个噩梦,我就把它写了出来,然后找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来完成拍摄。正式拍摄一共花了两天的时间。”
为拍“地铁追杀戏”,坐了4天地铁
短短的影片中,最经典的一场戏无疑是“地铁追杀”,那场戏看得人惊心动魄,颇有点悬疑恐怖片的感觉。为了拍好这场戏,袁宇辰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我花了4天时间坐地铁,把南京各条地铁线都坐遍了,寻找最适合的拍摄场景。最终我选择了地铁4号线的灵山站。拍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晚间人少的时间段,比较顺利。”
“地铁追杀戏”是这部短片中的重头戏。
影片中最重要的道具就是数十个白色面具,袁宇辰透露,这些道具是淘宝网购来的。“总体而言这部影片成本比较低,主创都是同学,不存在片酬什么的,最多就是请他们吃几顿饭,哈哈。除此之外就是租用设备的成本。”
获奖提振信心,想申请美国高校学影视
影片于今年6月份拍摄完毕,之后袁宇辰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影片投给国外的一些电影节,“真没想到获了几个奖,本来以为入围就不错了!这次获奖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和伙伴们都说好了,接下来继续拍。目前我已经写好了一个新的剧本,关注的是大家经常忽视的一些问题。”
影片主创人员合影。
袁宇辰说,自己很小就对影视制作感兴趣,高一的时候,他还在南外成立了一个电影制作社,吸纳了60多名同学加入。“南外的老师也特别开明,支持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的老师还经常问我,最近有什么好创意啊什么的,然后给我一些指导。”
目前,袁宇辰正在着手申请国外的大学,他心中有了目标,就是去美国的大学学影视,将来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