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从1956年中央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至今,推广普通话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了。这么些年,南京是如何推广普通话?南京人又是如何学普通话的呢?

“南普”越来越接近普通话了
有一次,在一家商场里,我听见两个女售货员眉飞色舞地谈论王朔,长得很好看的那位激动地说:“我太喜欢王朔了,只要是他的东西,我就爱看。”十足的南京话中,为了表达对王朔的感情,硬把舌头卷起来,带着一种很怪的京腔。南京人说普通话,真是很为难的一件事。
这是南京作家叶兆言在《南京人》一书中,描述南京人说“南京普通话”(以下简称“南普”)的场景。但如今,南京市普通话测试站语言文字测试科科长刘红云却说:“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南京方言更接近普通话了。”南京是座开放的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加,让语言更加包容,“于是,南京方言也在慢慢修正,一些不通用的南京词汇便被屏蔽了。”
“语言不是孤立的,一些方言词汇已经消失了。”在普通话测试站工作近20年的刘红云深谙南京话的演变,她举例:“把书的一角折叠起来,南京话叫——wo guo,音近‘我国’这个词语。”
对普通人来说,语言重在使用和交流,“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有些小问题不影响交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分辨出来的,南京人就不一定重视了。”刘红云说:“鼻边音n、l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的问题一直存在。例如,你说蓝京,大家也明白你的意思。”
刘红云向记者分析了“南普”这样的地方普通话形成的原因:“南普是一种中介语,它既含有方言成分,又含有普通话成分,但基本摆脱了方言而进入了普通话范畴。”
每年近2万南京人参加普测
“因为南京话本身就是北方方言区,四个声调都比较接近普通话,学起来也不是很苦难。”刘红云告诉紫金山新闻记者,南京人说普通话已经越来越好。
除了语言本身的接近性,一些重要的政策也对南京人说好普通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虽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就开始“推普”,但后来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推普”被迫中断,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搞活,“推普”再次提上议程。
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决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三级六等。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此,普通话成为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业准入证。
随后的几年,南京在“推普”上非常用心。2002年 9月18日《江南时报》上有一篇题为《南京推广普通话狠招:不说普通话甭想当老师》的新闻,当年,为接受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南京为推广普通话出新招,普通话水平将与教师上岗资格完全挂钩。
如今,每年有1.5万到2万的人到南京市普通话测试站参加普测,“2017年,有15570人在我们站参加普测,但截至今年7月1日,已有12930人参加普测。”刘红云说,今年参加普测的人尤其多,但具体原因,她还未搞清楚。
》》那些年南京这样“推普”
有本书叫《南京人学习普通话手册》
当年,师范类高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力军。195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 的指示》,“组织各地师范学院和大学语文系的力量,在1956年和1957年完成全国每一个县的方言的初步调查工作。”
195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学习普通话的小册子,南京师范学院方言调查组编撰了《南京人学习普通话手册》《苏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句容人学习普通话手册》,江苏师范专科学校方言调查组编撰了《常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南京大学方言调查组编撰了《扬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盐城人学习普通话手册》《泰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
普通话的学习手册大多是由高校的方言调查组编撰的,那这方言调查组是做什么的呢?
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曾说:“为了推广普通话,有许多具体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其中,方言调查工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方言调查工作,可以总结出方言语音跟普通话语音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的人便可以利用这些规律系统地改掉本乡口音,系统地学习普通话语音,而不必一个字音个字音去硬学硬记。

80年代,南京人学普通话热情高涨
改革开始之后,人民学习普通话热情高涨。从1980年开始,在江苏省电台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开办了普通话训练班。这个普通话训练班的课时也是因人制宜,短的约50课时,长的60课时。他们有来自基层的专兼职广播员、中小学语文教师、幼儿园保育员、宣传干 部、讲解员、话务员、营业员、服务员、待业青年以及爱好普通话的男女工人 。
由省电台的播音员担任教员,并由教师根据南京地区的语音特点,整理编一套比较适合本地人学习的普通话讲义。我们翻阅当时的资料发现,工人文化馆的普通话培训班还汇编了南京人学普通话最需要掌握的,n、l声母、平翘舌音声母和前后鼻音韵母常用字表印发给学员。
然而,在开办了几年后也遇到了“麻烦事儿”,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质疑声:南京是“官话”地区 , 南京话外地人听得懂,推广普通话有必要吗?推广普通话主要是教育部门的事,文化宫去搞普通话教学岂不多事?为此,工人文化馆的普通话培训班一度停办。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吴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