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让古书画“起死回生” 90后小伙为啥对苏裱情有独钟

2018年09月11日 14:21:05 | 来源:姑苏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一幅著名画家傅益瑶的山水画《峡江图》被送至姑苏区盘门片区(沧浪街道)道前社区的一条小巷里。这条小巷里藏着一家古籍字画修复铺。不足三十平方米的铺子里,书法、中国画挂满了一整面墙壁,另一边,则依墙摆着一排木板,铺满了修复中的名家字画。就是这样一间书香气十足的铺子,一件精细度极高的手艺活,主人却是一位90后小伙子——吴晨晨。在这里,已经有不少岁月痕迹的《峡江图》将洗去旧痕,然后被送往台湾参加画展。

  从小受父亲感染

  立志让古书画“起死回生”

  今年刚28岁的吴晨晨生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徽州,盛产笔墨纸砚的家乡让他从小就对书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的父亲算是一位文化人,热爱收藏。连环画、古书籍和古旧字画,父亲都收藏了不少。”吴晨晨说,自己对书画的喜爱来源于父亲的耳濡目染。

  高中毕业后,吴晨晨随父母来到苏州。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吴晨晨从此走上了这条修复书画之路。在家中众多的藏品里,吴晨晨的父亲最喜爱一张清代画家黄易的山水画。“那幅画用笔冷逸幽隽,是清代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吴晨晨说。但由于年代久远,画已经十分残破,父亲便拿到一处裱画师那里修复,经过一个礼拜,拿回来的画变得焕然一新,这让年少的吴晨晨很是惊讶。“画简直像是‘起死回生’。”吴晨晨和记者说,后来高考填报志愿时,他便毅然选择了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毕业后,尽管学校老师和身边亲友都劝吴晨晨不要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他还是选择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毕业时,大学老师推荐我留校任教,这算是本专业比较好的出路了。”吴晨晨说,但他依然放不下学这个专业的初衷,回到苏州,在瓣莲巷里开起了这家不起眼的铺子。

引力播
吴晨晨正在修复古画。 

  因年纪轻没人信任

  开业初期陷入重重困境

  回到苏州后,坚持初衷的吴晨晨逐渐接触到传统的苏裱(我国裱画的主要派别之一),大方、简洁,讲究韵味的苏裱让年轻的吴晨晨深深着迷。“苏裱历史久远,裱出的字画隽永、秀气,过程中修复残破的古书画也很讲究。”吴晨晨说,但没想到,一开始就陷入了重重困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像修复古书画这样的活得老师傅干才让人放心,像我这样20岁出头的小年轻,没人相信。”吴晨晨说,由于很多古书画都出自名家之手,顾客多存在顾虑,开业初期时质疑声不断。

  有一次,一位顾客拿着苏州画家张辛稼的画来让吴晨晨修复。由于画面有很大程度的破损,而且受潮发了霉,吴晨晨便提出自己的方案,修补前需要用高锰酸钾和草酸进行漂洗,洗干净画面后,再进行接裱,缺的画面要补色,这样修补出的画才完整好看。然而,顾客看着年轻的吴晨晨,却露出怀疑的神色。

  “顾客认为我故意说得这么复杂,好多收钱。”吴晨晨说,像这样的顾客不少,很多人拿着画转头就走了。

  “后来遇到相信我的,把名家的字画拿给我修,我都会将修补前后的字画拍下照片,让客户放心。”吴晨晨说,很多顾客看到修复后的字画,就会慢慢打消心里的疑虑。现在,不仅苏州很多收藏家找到吴晨晨修复书画,连书法家、画家本人,都经常拿着字画来找吴晨晨。外地甚至港澳台同胞都慕名前来。“不管来找我的人是谁,拿来谁的字画,我都是按照最传统的方式修、裱。”吴晨晨说,这样才能体现苏裱的魅力。

  传承手工艺苏式裱画

  90后小伙有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觉得年轻人从事不了传统手工艺行业,我要证明年轻人也可以。”尽管从事苏裱工作以来,吴晨晨遇到很多的质疑和困难,但他并没有转行,依然坚持做这份鲜有年轻人做的职业。2009年到2018年,近10年的时间,吴晨晨从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毛头小子,到现在手艺精湛、吸引许多人慕名前来的“老师傅”,吴晨晨说:“在心底里支持自己的,还是最初的那份热爱。”

  “苏裱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现在苏州做传统苏裱的匠人普遍已经年过花甲,对于苏裱未来的继承都有很大的忧虑。”吴晨晨说,现在市场上裱画的工艺大多靠机器,但像苏裱这种传统的手艺还需要用传统的方法来传承,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

  传统的手艺,当然少不了老手艺人的教导。现在,只要有一点点空闲,吴晨晨便到熟悉的老匠人那里取取经。“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都会向老师们取经,因为年纪轻,我更要不断学习,将苏裱传承下来。”吴晨晨说,接下来,他想召集有兴趣的年轻人,一起来学习苏裱工艺,感受苏裱秀丽、隽永的魅力。
  (来源:姑苏晚报 编辑/李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