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中秋节越来越近了,这几天,在江阴长泾镇,各个月饼生产企业都加足马力生产月饼。作为江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长泾月饼经过百年历史沉淀,已经成为当地最负盛名的特产。这几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小小月饼更是从一道时令名点成为了一个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离中秋节不到一个月,在长泾泾水河两岸,大街小巷已经开始飘着月饼的香味。每到这个季节,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烤月饼,一派繁忙的景象。一摞摞月饼,色泽金黄,香味诱人,引得附近的人们纷纷慕名而来。
长泾月饼生产一直以分散的家庭作坊为主,在旺季每个作坊都会请帮工,擀皮、包馅、烘烤,几位师傅动作娴熟配合默契。经过十几分钟的烘烤,一个个月饼就带着香味新鲜出炉了。虽然如今离中秋还有一段时间,销量已经相当火爆。
据统计,如今光泾水河两岸,就有30多家上规模的月饼作坊,整个长泾镇,月饼作坊足足有7、80家,而且还像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来。在一个乡镇能有这么多的月饼作坊,在全国也不多见。那么,长泾月饼为什么能够如此受宠呢?
江阴长泾月饼是传统的苏式月饼,最显著特征就是千层酥皮。饼皮金黄脆薄,入口即化,这与他们独特的制作手法有关,在这里,任何一家作坊,都坚持最传统的手工做法,对油酥和用料非常考究。先要将精细面粉加油和水拌擀成水皮、油加精粉擀成酥皮,水皮外酥皮内,经过反复开酥,制成多层饼皮,再放饼馅包心,然后贴纸、拍扁、嵌名,最后上盘烘烤,整个过程非常复杂。
在很多长泾人看来,长泾月饼能够有如此名声,与它的历史典故不无关系,据说,老家常熟的清朝宰相翁同龢,曾将长泾月饼献进皇宫供品尝,美味的长泾月饼由此名声大震,成为贡品。这个典故,是否真实还有待考证,不过,翁同龢喜欢长泾月饼,确实是有据可查。
由来已久的文化底蕴,加上传统的地方习俗,如今,传统的长泾月饼,经过不断改良后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无锡、常熟、苏州等地的顾客都慕名而来。一个月饼季,当地销售额超过两千万元。月饼已经成为长泾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今年7月,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长泾镇月饼行业协会成立,30多家月饼生产单位成为首批协会会员。协会成立后,在积极引导企业抓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品牌,提高企业的经营文化内涵,把长泾月饼推向国内外市场。
昔日的小作坊,正逐步成长为特色产业,“长泾月饼”是长泾传承最为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蕴含着美好的情感,也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今后长泾将推动特色文化旅游、特色城镇化互动融合发展,将长泾月饼蕴藏的历史文化不断地发扬光大。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