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未来“地下城”长啥样?不出地面四通八达!

2018年09月08日 17:09:31 |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城市地面空间日益紧张的今天,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17年,苏州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配合此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市规划局同步委托设计单位开展《苏州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17-2035)》的编制工作。

  苏州正在深挖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潜力,规划一个依托轨道站点开发、形态完整、功能完善的“地下城”。  

  规划

  构建形态完整、功能完善的地下空间

  此次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的目标

  主要是积极引导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一体化、综合化、可持续开发

  近期目标到2020年

  形成以轨道沿线各站点为建设重点

  形成地下交通设施为基础

  地下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为补充的

  地下空间主骨架  

  远期目标到2035年

  建设高水平的城市地下支撑体系

  结合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

  构建形态完整、功能完善的

  地下空间三维体系  

  根据总体规划,苏州将以老城为中心,十字方向拓展,依托轨道站点开发地下空间“一轴、两带、三中心、多节点”的地下空间结构。方案目前正在完善和征求意见中。

  “一轴”指南北方向轴,是串联北部相城漕湖开发区至南部吴江盛泽地区的南北方向上的重要节点的地下空间发展轴;

  “两带”是指北侧科技城—国际物流园、太湖度假区—独墅湖月亮湾;

  “三中心包括湖西CBD地区、太湖新城地区和高铁新城地区;

  多节点是指地下空间重点地区节点。  

  现状

  地下空间主要进行4种开发利用

  苏州地下空间发展起步较晚,最初只有作为人防设施的地下空间开发,1995年后陆续开始有非人防设施的地下空间开发,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后来逐渐向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地区拓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苏州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主要有四种。  

  01 停车场

  第一种是停车场,多为独立开发,功能较为单一。一般大型的商业体、写字楼、酒店、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商品房等都建了地下停车场,满足自身或者顾客的停车需求,也有像观前小公园的地下停车场,可以对外营业。

  

  02 结合轨交规划的高水平地下空间

  第二种是结合轨道交通1-4号线的规划而建设的规模大、功能全、水平高的地下空间。比如说,工业园区星海生活广场,作为苏州第一个集餐饮、商业、社会停车场及市政配套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大型地下综合体,展示了苏州依托轨道交通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策略。

  03 地下交通系统减轻地面道路压力

  第三种是利用地下交通系统,在交通量集中地区实现人车分流,以地下输送的高效率来形成对地面交通的支持,减轻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如北环快速路苏州火车站段的地下化,就有效地解决了火车站地区交通与苏州古城保护的问题。正在施工的星湖街隧道,即将开工的东汇公园南下穿护城河隧道工程、盘胥路下穿新市路节点工程等,都是通过隧道或者下穿方式来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

东汇公园南下穿护城河隧道工程

  04 地下综合管廊

  第四种是地下综合管廊。自2015年4月起,苏州成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截至目前,被纳入试点建设范围的桑田岛、城北路、澄阳路、太湖新城启动区和太湖新城二期(试点部分)综合管廊五个项目已全部完成管廊建设,廊体建设总里程约36公里,各种管线也已进入入廊运营阶段,已有给水、燃气、污水、电力、通信、广电、热力等约140多公里管线在综合管廊内“安家落户”。

  苏州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同样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整体框架待形成

  与轨道交通结合率不足

  资源稀缺地段开发强度相对偏低等

  但是地下空间的开发

  在苏州历史文化保护区的

  改造与发展上具有特殊的作用

  开发

  利于苏州古城保护与功能完善

  此前,苏州市规划局在答复政协委员的提案中介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为苏州古城保护提供了空间容量上的支持。

  同时,地下空间的用途是多功能的,可以对现有城市功能和各类地面建筑使用功能起到补充和调配作用,使功能更完善。比如在文物古迹开放旅游需要扩大展示空间时,在居民区需要解决停车、储藏空间时,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星湖街隧道与轨交车站共建段效果图

  此外,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部分地面城市功能转移至地下,在地面上增加开放空间,降低地面建设强度,在部分地下空间的顶部增加适当的绿化,可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达到保护苏州古城历史文化风貌的目的。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