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隆教堂
苏州水乡
威尼斯的水都风情、法国塞纳河的悠闲、苏州水乡的古朴……画家唐亮仅仅运用一支钢笔,经过勾、点、染的手法,就将这些世界著名建筑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叹。
钢笔画属于独立的画种,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且十分有趣的绘画形式,其特点是用笔果断肯定,线条刚劲流畅,黑白对比强烈,画面效果细密紧凑。
1955年出生的唐亮并非钢笔画的科班出生,也没有一直浸润在艺术圈内。年幼时曾在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的经历,让唐亮在绘画上一直有着独特的感觉和体悟。上世纪80年代起,因为工作的关系,唐亮的足迹遍及欧美,又在香港工作了10年。某天,在香港街头,唐亮偶遇了一位英国的钢笔画家,他的作品感染了唐亮,一支钢笔,一张白纸,在他的手中,完全变成了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深受震撼的唐亮觉得,自己也可以画,技术上可以做到,题材上他也有丰富素材。从此他便拿起钢笔开始创作,沉浸在钢笔画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这笔一提起就是20年!20年的积累,唐亮在钢笔画领域确立起了自己的地位,而且也形成了自己融贯中西的风格。从2000年开始,唐亮的作品和名字就经常出现在国内外各种媒体报道中,并多次在全国钢笔画大赛中获得金奖。因为职业的关系,他的钢笔画作品,以西方传统古典建筑的对景写生最为厚重和精彩。在当代钢笔画阵营中,他画出了一般中国画作品中并不那么突出的都市风情,个人风格极为鲜明,被誉为“城市画家”。
无论走到哪里,唐亮都会随时带着一支笔、一张纸和一块画板,灵感来了便随即创作。他的创作理念是:画家必须要走出去,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在作品中,他一方面“用多变的造型手法和线条、色彩风韵与建筑精神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又借助世界各地形形色色、风格迥异的建筑形态去抒写胸中的情感”。
这些年,唐亮在钢笔画的摸索中新的领悟是——“钢笔画不是简单地用黑色线条勾勒,还要懂得留白,留白才能让画面显得饱满丰富。”看似简单的黑白线条,其实也极为考验画家的细心、耐心与恒心,“因为钢笔画不能打草稿,一旦错了便无法更改,一笔一画靠的都是作家手腕的力量。”唐亮告诉记者,一幅画作的创作周期短则一周,长则需要一个月。
谈及近几年的目标,已经64岁的唐亮正忙着筹备江苏钢笔画协会,“我最多只能画到70岁,因为钢笔画的创作过程非常伤眼睛,我经常要戴着老花镜,手拿放大镜才能完成创作。”他希望通过几年的传帮带,能将一批年轻的钢笔画家推向国际舞台,让他们成为中国钢笔画的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