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摄影界泰斗柏春:光影沉浮下的城市巨变

2018年09月04日 18:33:39 | 来源:宿迁手机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如果说,相片承载着记忆,那么摄影师就是创建和收藏记忆的人。在我们身边,有一位从事摄影67年的老人,他用相片记录着改革开放40年来宿迁的变化和成长。今天的“幸会四十年”,我们就带您一起去认识这位将摄影视为生命的人——柏春。

  下午,当记者来到柏春老人的家中时,他正坐在沙发上,向记者展示着他拍摄的不同时代的照片。聊起他所一生挚爱的摄影,老人娓娓道来。1937年出生的柏春,15岁在家人的介绍下,开始到照相馆当学徒。

  据柏老介绍,在改革开放之前,那时整个宿迁就只有一家照相馆,由于当时国内科技不是很发达,国内根本无法生产照相机,所用的摄影器材都要从国外进口,刚去当学徒的柏春,甚至还没有老式的照相机高。

  柏春:

  三条腿木质的照相机,我踮着脚才能够到成像玻璃那儿,才能看到。那个木制三角架头要用布蒙起来。在里面调胶对光取景。拍的时候曝光,是那个皮球,捏那个皮球,掌握时间的。

  那时由于胶卷都是进口的,十分珍贵,一张胶卷只能拍36张照片,每次拍照还需要用手摇动才能按下快门,这就需要摄影师仔细和耐心,焦距、光圈、曝光值都要精确把握,容不得一点失误。

  随着改革开放,科技的的不断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机械相机代替了木质相机,彩色照片替代了黑白照片,而大家手中照片的色彩也开始丰富了起来。

  柏老说,拍照是一门手艺活,既要亲力亲为,走近拍摄对象,又要练就扎实基本功,巧妙把握光圈大小、快门快慢,做好素材取舍,40年来,柏春用十几万张照片镜头记录下了城市的变迁,改革开放不仅让摄影技术大大提高,通过照片,我们也看到了宿迁市民生活的巨变。

  柏老拿出了一张他90年代站在古黄河边,拍摄的一张古黄河夜景。对比今天的照片,不禁让人感慨时间的沧桑巨变。

  从原先的木质相机、机械相机拍一张照片需要几天、再到数码相机、手机拍照随手拍随时拍,这40年的变化天翻地覆。现在81岁的柏春,仍然希望用镜头的光影沉浮继续记录着宿迁的巨变。

(来源:宿迁手机台  编辑:杨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