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9日,备受瞩目的“国际军事比赛-2018”狙击边界项目在白俄罗斯落下帷幕。
在这场18个国家、72名狙击精英的同台竞技中,中国代表队最终斩获1个单项第一、“接力赛”团体第一和总评第三等多项佳绩。入伍12年的海门籍士官宋勇帅是这支队伍的狙击教员,此次为国争光的4名勇士,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尖兵。
宋勇帅
今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第71集团军某特战旅特种狙击师宋勇帅“最美江苏兵”荣誉称号。我省服役的官兵中,获得此项荣誉称号的仅有4人,南通仅1人。
宋勇帅获“最美江苏兵”荣誉称号
2018年,是30周岁的宋勇帅穿上迷彩服的第12年。由普通战士成长为“狙击精英”,他的功绩先后被评为“特等狙击手”“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由“特战尖兵”转变为“首席教员”,他不断求索,整理、编写的特种专业狙击手教材,填补了集团军专业训练科目中的空白,并成为全集团军教学的典范。他的话掷地有声:“既然穿上了军装,就要担起肩上的责任,回报祖国、回报家人。”
不断挑战极限的“特等狙击手”
神枪手什么样?手起枪落,轻易可以射中600米开外的一张A4纸。射程,地形、天气、甚至一次呼吸,都能使结果产生偏差。为了做到更好,“特等狙击手”宋勇帅,一直在不断挑战。
宋勇帅在集训中
新兵时,个子高的他被班长点名,每天背着枪跑五公里,踏上狙击之路。体能技能都不拔尖,他便提前1小时起床,给自己“加码”训练,在同年兵中第一个熟练掌握连队全部射击武器,并第一个当上班长。
2008年起,他先后在全旅、全集团军、全军各大比武和集训中斩获重要名次。2014年比武,获中央军委颁发的“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奖章”,多年以来,获得此荣誉的全军只有92人。2015年,因成绩突出被授予二等功。和平年代里,二等功是极受肯定的成绩,不亚于万里挑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盛夏酷暑,为练好据枪,宋勇帅枪上悬挂2块红砖,一托就是2个钟头,双肘经常被磨得鲜血直流;为增强稳定性,他在枪管上顶着5枚弹壳坚持训练,任凭蚊虫叮咬,跪在地上纹丝不动。为强化注意力,他多年坚持半夜爬起来数米粒,一数就是好几遍,再困再乏依然坚持不懈;在战场潜伏时,别人隐蔽一小时,他常常一整天都一动不动……同时,他还注重全面摔打,熟练掌握了军事地形学、操舟、野战生存等20多项特战技能,精通10多种武器操作,成为单位的“全能尖兵”。
宋勇帅在国外比武间隙
平日里,宋勇帅还是一位好班长。猎人集训险情迭出,宋勇帅等10名队员被困在一个小屋里,在有5个“毒气罐”、9个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宋勇帅不顾自己已经感冒,主动把防毒面具让了出去。时间一分一秒流淌,他眼泪鼻涕直流,几次触碰到门把手,又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宋勇帅组获得了第一名。
入伍以来,宋勇帅已10余次主动请缨,参加重大比武集训,有时在荒郊野外一待就是大半年,回到连队时双手长满老茧、浑身都是伤口。战友们常常劝他:“二等功三等功都有了,还老想着出去受苦,图啥呢?”可宋勇帅总是摇摇头:“军人哪能不拼,战场还在等着我们呢!”
倾力钻研育人的特战“武教头”
除了“拼”劲,宋勇帅还有一股“钻”劲。一开始,单位缺少专业狙击教员,宋勇帅便自己摸索提升。成长为狙击尖子后,他更是主动挑担,做起了“武教头”。2010年起,宋勇帅先后担任旅、集团军狙击教员,并成为首席教员。
2013年5月,宋勇帅正带兵在外地集训,备战比武,突然接到通知,军区的提干考试即将开始。根据政策,如果放弃这次考试,25岁的他将永远失去提干的机会。最终,宋勇帅选择留了下来,他带领的6名队员取得了全军第二名的好成绩。如今,集团军内几乎所有的狙击手都是宋勇帅一手带出来的。他先后培养出200多名狙击手,其中130人因成绩突出立功受奖,4人在国际重量级军事比赛中获得第一。
宋勇帅在进行某型号狙击枪教学
教员与狙击手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宋勇帅除了要钻研枪法,还要“钻研”每个队员。
某新型狙击枪配发下来,宋勇帅边摸索边总结,用短短一个晚上,便梳理出完整的操作教程,使集训队以最快速度,打出了列装后的第一发实弹。为了帮队员们克服夜间快速射击的“老大难”,宋勇帅夜夜跟班跟训,回去再分析总结,常常熬到凌晨两三点。细心的他还为每个队员建立了训练档案,因材施教。
队员曹阳性格较急,因成绩不提升少了自信,宋勇帅便多次进行心理疏导,帮他走出低谷。队员赵忠伟从未摸过狙击步枪,但今年出国比武选拔集训时,他多次主动请缨。短时间内培养一个狙击尖兵,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赵忠伟在宋勇帅一对一的训练下,只用两周不到的时间,成绩由“零”飞至中上,最终成为出国比赛的4人之一。
2013年,宋勇帅发现,特战专业还缺乏一套系统规范的狙击手教程。向领导请示后,他利用半个月的时间,结合相关经验、资料,编写了一套教材,完善了部队新配发武器性能、狙击专业训练科目等内容,直到现在这份教材依旧是集团军集训的“必备武器”。
2016年,宋勇帅再次主动请缨,花了整整3个月,对老资料汇编、新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包括狙击专业在内的完整的特种兵专业科目教材,同样在全集团军引起反响。“现阶段特战狙击专业还缺乏经验教材,我准备在年底前再整理一本实战经验集。”宋勇帅表示。
有铁血有柔情的铮铮“好男儿”
好男儿,当兵去。大家族里,宋勇帅兄弟三人都是“军营好汉”,他的父亲宋辉也笑言,遗憾自己当年征兵体检没能过关。
宋勇帅在野外狙击训练中
宋辉回忆,儿子从小就动手能力强,且非常懂事,报喜不报忧。多年以来,与宋勇帅两顿没有成行的饭,让宋辉印象最为深刻。一次是一年夏天,两人正巧都在福建,便相约见面。
那天,宋勇帅刚挂完一夜的水,依旧高烧40度,却对他说:“老爸,我没有时间跟你说话了,我要上战场了。”那一次,宋辉只见到了儿子五分钟,他想等儿子比赛结束一起吃个饭,最终都没有找到时间。“多休息就会多扣分,我是代表集体出战的,不能对不起连队。”事后宋勇帅对他说。
还有一次,两人利用转机时间,在机场匆匆相见。领导批准宋勇帅可以把枪放下,和父亲去吃个饭。但宋勇帅却说,作为一名狙击手,枪不能离身。最终,父子俩吃顿饭也没有成行。
平常训练中的宋勇帅
初中毕业入伍,12年戎装,摆满一整柜的军功章,入了党,并通过自考上了大专,留下成绩的同时,宋勇帅也留下了一身的伤,但几乎每次,他都默默扛了下来。2015年,因坐骨神经压迫与脚骨裂,宋勇帅半身麻痹、走不了路。医生建议他停止训练,并开了证明,但一出门,宋勇帅还是奔赴了训练场。
宋勇帅的妻子和孩子
卓尔不凡的专业能力与铁军精神,让宋勇帅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认可。入伍八年时,他成家并准备转业,但面对领导的挽留和对部队的依恋,又继续留了下来。“虽然每次看他受伤都很心疼,但他愿意留在部队,我会继续支持他。”宋勇帅的妻子刘贝贝说。刘贝贝是太仓人,两人一见钟情,经历多年异地恋,如今孩子快满3周岁。作为一名军嫂,注定要比别人承担更多。“怀孕7个月时,我严重贫血,医生说孩子可能会保不住。那时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想依靠他,但他在集训,无数次的短信和电话都没有回音……”想起当时的情景,刘贝贝还是会哽咽,“但嫁给他,我从来没有后悔,我为他感到自豪。”
“在国外比赛,当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那一刻,我由衷感到特别骄傲。”宋勇帅说,“我愿意继续接受组织挑选。感谢部队这个大熔炉,磨练了我的意志,丰富了我的人生。
(来源:海门发布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