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区:幕府山下谋转型 创新小镇启新篇

2018年09月04日 00:14:33 | 来源:人民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与长江一山之隔的幕府创新小镇

  自南京长江大桥乘船而下,沿途所见第一道临江高崖便是南岸的幕府山。今人所鲜知,幕府山乃是李白写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千古名句之地;遗憾的是,20世纪后半程的矿山开采毁掉了主峰,金陵四十八景之“幕府登高”也由此湮灭。进入21世纪以来,当地政府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在将幕府山恢复“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同时提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成为新时代下“两山理论”的实践样本。

  立足生态向高端转型

  幕府山曾是全国唯一的“城市矿山”,自1950年南京白云石矿在此建矿,持续开采近半个世纪,海拔254米的最高峰被夷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废弃宕口好似一块硕大的“伤疤”。而幕府山周边是南京重工业聚集的“铁北老城区”,零散的工业库房裹挟着居民小区,一度成了塌陷的城市地带。近些年来,随着南京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铁北片区也从城市边缘区变为寸土寸金的“跨江入城的窗口地带”,整治势在必行。

  2002年起,南京市启动了幕府山拯救行动,先后关停9家采石场和4个垃圾场,共计开展了10期生态复绿工程和滨江风光带建设,恢复植被260万平方米。如今,这里不仅被国家列为矿山改造恢复生态绿地示范点,2011年被批准成为江苏省森林公园,同年南京市鼓楼区还将幕府创新小镇布局于此。

  “幕府创新小镇目前所在的位置是当年南京长安汽车厂的生产车间,这里曾诞生过第5000辆、第1万辆长安汽车。”南京鼓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书记许小卫告诉记者,随着产业迁移,2003年起南京长安汽车公司开始外迁,为小镇留下了整体建筑保存完整的成排老厂房。

  当前,城市发展遭遇土地瓶颈,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各地推进城市更新的一大动力。小镇启动建设之时,通过老厂房改造,小镇一期工程27栋约4万平方米空间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厂房高大宽阔的结构特点,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的办公楼宇。从别墅化独栋办公楼、LOFT式花园联排、双层挑高式开敞空间到30平方米的小面积孵化空间,一栋栋仿古红砖楼在初秋阳光下折射出别具一格的文化气息。

  “绿色+”的发展理念在小镇建设管理中也得到体现。幕府创新小镇总规划面积约327万平方米,其中绿地和广场就占规划总用地比例的63.51%。现如今,站在园区门前远眺,一路草木葳蕤,浓荫葱郁,蝉鸣声声,不绝于耳。低楼层、清水墙,红砖风格办公楼宇掩映在绿树成荫的园区内,恍若置身一处园林。

  小镇的理念正在被市场认可,两位诺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理查德·约翰·罗伯茨将在这里与霍普(南京)生命科学创新研究院共建诺奖工作站,工作站已于日前正式揭牌。

在幕府创新小镇工作的企业科研人员 马晓波摄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培育产业,就要摒弃一锤子买卖的房地产导向思维。一味依赖地价或房租收益,忽视城市长远发展,再优质的空间也会滑向低端。”许小卫介绍,幕府创新小镇谈项目,聚焦点在能引进什么样的企业,能培育什么样的产业,每个项目有何核心竞争力,每一寸土地都要做精心思考。

  秉持着这种理念,从建设初期,幕府创新小镇的定位便非常清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引进项目严把“产业”“规模”和“产出”三个门槛,珍视空间效应,从总量导向转向“以亩产论英雄”。

  常言道: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江苏四新科技应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标准见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别看它在小镇仅设有几间研发室,但这里可是整个公司的“大脑”。“我们的消泡剂专利数量在全球排第二,且每年的专利数保持在较快增长,以公司为主导制定的《有机硅消泡剂》国家标准于2011年12月正式实施,其主导的涉及造纸、日化等6个行业标准也已颁布实施。”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顾明瑞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在幕府创新小镇建有“江苏省消泡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里是目前国内消泡剂科研设施最完善、开发实力最强、检测手段最完备的研究机构,其主导产品液体型有机硅消泡剂、日化固体有机硅消泡剂、脂肪醇消泡剂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0%,国际市场占有率为5%。

  入驻小镇的南京紫台星河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同样是一家高附加值的现代科技企业。尽管企业规模不大,员工也不过近百人,但其拥有占总人数30%的技术团队。从这里生产的高速动车组轴温报警系统、全自动弹簧电脑检测仪、火灾报警器等,不仅使其成为国内高速列车的指定生产供应商,产品还先后出口伊朗、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成了“中国制造”的口碑产品。

  事实上,在幕府创新小镇,类似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尽管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但通过对某一领域的专业研发,一个个中小型企业成长为各自领域里的一把好手,不仅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也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历尽六年培育,幕府创新小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园区主导产业,重点吸引新型显示技术、物联网、高端软件三个细分产业企业的入驻,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引进、培育企业673家,其中科技型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创新人才28家,千万元以上大项目90家。2017年,小镇实现信息化和软件业务收入10.838411亿元,服务外包执行额3.14亿美元,实现税收收入1.1118亿元。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