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泰州人是北大核物理教授,当年选专业竟“阴差阳错”……

2018年09月02日 14:36:55 | 来源:泰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人物简介

  陆元荣,1965年生,祖籍靖江。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RFQ与中子照相项目负责人。法兰克福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技术与应用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有强流粒子加速器物理与技术,RFQ中子成像与应用等。

  仲夏的北大校园,依旧热闹,年轻的身影谈笑着走过。30多年前,少年陆元荣也是他们中的一个。30多年过去,青涩学生变成教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阴差阳错选物理

  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靖江县中面向全县招生,农村少年陆元荣凭借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入学机会。1982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

  “其实,我的第一志愿是化学,因为考前生病,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最终选了原子核物理专业。”陆元荣笑着说,其实,这也没有多少遗憾,因为自己热爱物理。

  “你们或许不相信,我初中时候的物理老师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陆元荣说,初中时期,他就读于前进桥学校,由于农村教师匮乏,又恰好遇到学校尝试改革,于是,语文老师施欣涛被安排来教陆元荣所在班级的物理课程。

  施老师的第一堂物理课让陆元荣至今印象深刻。“我还记得他当时带了一把杆秤到教室,让同学们自己试着称量不同物体的重量,然后学着读数,并把斤两换成物理课上的单位。”陆元荣回忆,这一下子激发了许多同学的兴趣,“我想,我就是从那一堂物理课中,感受到了物理学科的魅力。”

  高中毕业照(后排左三为陆元荣)

  盼事业赶上国际步伐

  读研究生期间,陆元荣加入了北大前校长、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的课题团队。陈佳洱长期致力于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与教学,是我国加速器领域的泰斗。

  粒子加速器就是用人工方法把带电粒子加速到较高能量的装置,可应用在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医学等基础研究及工业照相、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应用范围很广。

  在跟随陈佳洱院士的过程中,陆元荣开始了对RFQ加速器的研究(RFQ加速器又叫射频四极场加速器,在上世纪80年代,是国际上最热的一种加速器类型)。1998年,他和团队建成了国内第一台强流氧离子RFQ加速器,这项突破性成果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2001年,陆元荣受邀赴德国参加海德堡大学重离子治疗癌症用IH直线注入器的研制,这一装置成功安装后,用于癌症病人的康复治疗。“已经治疗了两千多癌症病人,效果非常好。”陆元荣说。

  “我的愿望是让我国的加速器事业不停加速,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步伐。”陆元荣说。

  陆元荣在国外交流期间留影

  家乡是永远的牵挂

  在加速器领域“耕耘”数十年,陆元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但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在谈起父亲给自己写信的往事时,这位年逾五旬的男人竟然忍不住潸然泪下。

  “大学的时候,我父亲给我写了一封信,寄到我们宿舍后,我们同学都笑,说这是谁给你写的信,一个信封上有那么多错别字。但我说,你们不要笑话我爸爸,你们把这个信看一看,就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影响下一代的。”陆元荣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在他记忆里,父亲好学,在督促自己学习的时候,自己也在学,最终,不识字的他竟然能读懂小学课本。

  让陆元荣至今遗憾的是,2005年,父亲因病去世时,他正在国外,没能见到老人家最后一面。这件事也让陆元荣意识到,应该在还来得及的时候,珍惜和老人相处的时间。

  “现在,我母亲还住在老家靖江,我每年都要回去几次,看看老人家。”陆元荣感慨,母亲在哪,家就在哪。

  (来源/泰州发布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