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线, 潜行在下水道的城市蛙人

2018年08月31日 06:36:51 | 来源:海西头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座城市的下水道,在城市建设中往往处于很重要的位置,整座城市的污水、雨水都会通过下水道集中处理,更能够保证在暴雨、洪涝的时候尽可能减少损害。密密麻麻的下水管道就像是城市的血管,是一座城市“生命”的重要保证。

  然而,无论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多么完善,都无法完全排掉日积月累的淤泥和城市的生活垃圾,这个时候,就需要人工进行疏通,“下水道蛙人”就承担起了这个重要的责任。

  7月10日,天气晴,气温33摄氏度,有些微风。位于文昌西路与真州路交叉口,路面主干道上,几个身穿荧光橙工作服的工人,正在用反光锥和导向牌,围着下水道口,进行简单的交通警戒隔离。

  井盖移到一边,井内绿得发黑的水体里,腐臭的微生物和细菌,重见光热后,似乎叫嚣得更加厉害。 安全员再次确认了井下的氧气含量,数值20.9,比最低限度高出了大约2两个点,适合下井。

   井口旁,排水的工人们,陆续抬来两三个收纳箱,分别取出发电机,空压机等,然后用一大卷的绳索进行串联。这时,一件人体形状的深棕色潜水服也被他们从箱中拖出。这件厚度5毫米、重达5公斤且完全不透气的潜水服,是蛙人地下作业的标配。

  稍微活动了一下手腕和脚腕,拥有三年从业经验的杨海将麻利地穿上了潜水服。扎上防水的手带、再戴上潜水头盔、同事把他胸前的衣口用橡胶管扎紧,随后拉上拉链、接上输氧管、最后把25公斤重的铅饼挂在前胸后背上。此刻“蛙人”杨海将全副武装完毕,准备下井作业。

  靠经验凭感觉,这是蛙人下水作业的“路子”。一切准备就绪后,在安全绳的牵引下,杨海将开始下井入水。窖井有五米深,污水深度达到两米。这次杨海将需要完全潜到水底,凭借经验摸清管道的位置和大小,再将气囊放进管道。

  杨海将的身影慢慢沉入水底。此刻,和地面相连的输气管就成为了他的生命线。井口的工作人员 则紧握着安全绳与输气管,密切地注视着水面,操作着无线电设备与杨海将进行着实时通话。

  经过漫长的十分钟等待,杨海将的身影终于浮出了水面,他已顺利将气囊放进了管道内。

  爬出窖井,冲洗潜水服,打开布满污物的玻璃面罩,杨海将猛地吸了口气……在工友的帮助下卸掉一身行头。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抽水泵开始排水,利用这个空闲时间,杨海将进行了短暂的休息。

  管道内的水已经被抽了一多半,管口的垃圾浮出了水面。在工友的帮助下,杨海将又一次穿上潜水服,这次他要蹲坐在井底将里面的垃圾石块一点点清理出来。

  今年已经43岁的杨海将,是扬州的一名“下水道蛙人”,不过他并不是扬州本地人,已经在扬州工作了十多年。在扬州,像他这样的蛙人有10个,都是外乡人。

  以前,他在扬州开卡车和挖掘机,虽然辛苦,但挣不了太多钱。眼看女儿一天天长大,生活和学费开销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杨海将心里十分着急。

  偶然间,听老乡说起“下水道蛙人”这个职业,虽然辛苦,但挣钱多,他就有了做“蛙人”的想法。

  也就在这个时候,契机出现了,公司拓展“管道疏浚”业务,从无锡高薪聘请了一位“污水蛙人”,杨海将就被分配给了“疏浚组”开车。平时留个心眼,多帮手,勤沟通,半年多时间杨海将也就熟悉了“蛙人”作业流程。

  2015年,对于杨海将来说,是他的幸运年。公司决定要培养自己的蛙人,要从一批“老员工”中挑选出一人,去上海打捞局参加蛙人培训,得知消息,杨海将毅然报名参加。

  不过,家人知道后极力反对,不光是因为辛苦,更重要的是太危险。杨海将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极力劝说家人,家人无可奈何,最后同意了。

  经过半年的培训,杨海将正式上岗了。他至今记得第一次下井的场景,带着紧张的心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杨海将进入污水以后,发现跟培训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周围一片漆黑,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他还是有些惊慌。经过路面同事的配合帮助,杨海将才顺利完成任务。

  “下水道蛙人”是一项辛苦的职业,更是充满危险,因此需要专业的培训才可以上岗。他们不仅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还要学习医学知识,来保证井下的安全。

  不过,除了自身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专业的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杨海将每次下井时,都会有四五个同事配合他。

  专业的潜水服则是他安全的基础保证,他的潜水服最长半年就要更换一次。曾经有一次,他的潜水服坏了一个洞却没人发现,当他下井以后,瞬间就被淹没在水里。

  前不久,上海就有2个同行,在工作时发生意外,失去了生命。

  在全国,虽然“下水道蛙人”的工资相对来说都比较高,但做这份职业的,全国不过数百人,其中的辛苦与危险不言而喻。

  如今,杨海将已经成了城市下水管道的活地图,邗江区数万只检查井他都了如指掌,哪里有排污口,哪里的排水口容易渗漏,全部在他脑子里。

  每一片美丽的风景背后,都有一群努力付出的人。用最近流行的话来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来源:海西头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