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小伙天天瞎吃吃出胃癌 年轻人远离坏习惯,远离胃癌袭击

2018年08月29日 07:07:33 | 来源:南京晨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二三十岁就和胃癌扯上关系?有点不可思议,但临床,胃癌的确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30岁的胃癌患者不再是“稀罕物”。日前,在由江苏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肿瘤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江苏肿瘤内科大会暨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消化道肿瘤治疗进展学习班上,与会专家忧心忡忡,因为在这些年轻患者的身上,有一些共性习惯,希望年轻人引起警觉,远离这些坏习惯,远离胃癌的袭击。

  天天瞎吃,28岁小伙吃出了胃癌

  51岁的老王终于憋不住了,“他就是整天瞎吃,把命送了!”大喊一声后再也没有力气说第二句话,眼泪在这名硬汉的眼里喷涌而出。因为他28岁的儿子进入了人生倒计时,而人过半百的他要面临着“白发人送黑发人”。

  小王今年才28岁,要不是胃癌的来袭,有着大好前程等着他。老王说,小王大学毕业还不到5年,毕业后在苏北一城市的一家大型企业上班。小王爱交朋友,人缘很好,同事领导都很喜欢他。所以在单位也是一路平步青云,已经成了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年轻人,就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白天为了赶工作,都吃外卖或者快餐,从来不规律吃饭。晚上,不是和同事就是和合作伙伴出去吃夜宵,360天,至少有200天吃夜宵。我和他妈妈天天担心,可是,他不听啊……”

  半年前,小王出现了消化不良,胃部不适,胃痛胃胀,是年轻人经常遇到的问题。才开始还认为年纪轻,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吃点药就好,结果久久不好,到当地医院一检查,确诊为胃癌,已经是晚期。当地医生建议他们到省城大医院试试,便到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就诊,这里的专家也告诉他们,小王的确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能用的治疗方法也不是很多。

  年轻胃癌患者已不再是“稀罕物”

  “几十年前,我才做肿瘤医生的时候,如果有一个30岁的胃癌患者,我们都要跟着去看,去研究学习的,因为太罕见了。可是现在,光我们科室,每个月都会收治几例,再不是‘稀罕物’了。”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陆建伟摇摇头说,不可否认,胃癌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

  记者从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获悉,他们也发现了这一现象,该科曾经统计过,5个月里,收了8例年轻胃癌患者,这8名患者中,最大的不过34岁,最小的只有25岁。

  陆建伟告诉记者,更让人心疼的是,这些年轻的孩子一旦被确诊为胃癌后,发展特别快,恶化速度超出想象,而且年轻的患者中,女孩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年纪轻轻为何被胃癌缠上?他们有这些共性习惯

  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总有说不出的痛。为什么胃癌喜欢上了小年轻?陆建伟说,这么多年,他们也一直在研究,发现这些年轻患者身上有一些共性习惯,希望可以引起年轻人的警觉。

  近5年来,19-35岁青年胃癌的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除了性别、遗传、烟尘环境等有关因素外,有如下四大共性习惯。

  一是饮食不健康。这里所说的不健康包括饮食不规律,就是大家常说的“瞎吃”。要么天天吃麻辣烫、酸菜鱼、洋快餐,要么就是夜宵、烧烤+火锅。还有的年轻女性,长期节食,让胃酸浓度过大,对胃造成长期损伤。

  二是压力大。年轻人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较快,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大,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紧张得胃疼,长期精神紧张真的伤胃。

  三是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容易诱发胃炎、胃黏膜糜烂病变等,增加癌变几率,而年轻人通常不以为然,检查往往被忽略。需要警惕的是,年轻人患胃癌常常被漏诊或误诊。有资料显示,年轻人胃癌漏诊、误诊率高达27%。

  四是腹部隐痛不重视。7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没有任何的不适,加上年轻人体质和耐受性比较强,症状就更加不明显了,故而胃癌发病隐匿,没有特异症状,一般症状多为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等,常被认为是胃炎、溃疡、消化不良等疾病。另外,如果出现大便隐血,也需要引起警觉。

  规范诊疗,让更多肿瘤患者受益

  胃镜病理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尤其是近年来无痛胃镜的广泛应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特别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及有胃癌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更要做到定期检查。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胃镜或者钡餐筛查,以便发现早期病变,尽早治疗。

  此次大会邀请了国内著名专家,介绍国内外的治疗进展,指导治疗新手段的利弊。对话专家,解答临床困惑,让治疗越来越精准,越来越规范。胃癌的治愈率与早期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直接相关,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推荐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的理念,依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

  (来源:南京晨报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