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个好地方,南京人不单单对吃有研究,对穿也是相当有造诣,至于这穿着打扮,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 西汉武帝时期 >
距今两千余年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张骞欧巴亲率中原大队两次出使西域,其中就带了中国珍贵、高科技的神秘面料——丝绸。中亚的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丝绸贩卖到罗马帝国,鲜艳亮丽的丝绸凭着独霸天下的颜值迅速成为帝国爆款。
公元前53年,古罗马进攻东方的安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地区),双方在卡尔莱开战。就在罗马军队强大的攻势已打乱了安息军队的阵脚之际,安息人亮出了一幅幅巨大的军旗,霎时间,一大片颜色鲜艳夺目的军旗轮番挥舞,沙沙作响,刺得罗马人睁不开眼睛。罗马人以为这是天神下凡帮助安息人,顿时斗志丧失,两万余名罗马将士阵亡,一万余人被俘。
据西方史学家考证,那些鲜艳刺目的军旗,就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这就是罗马人历史上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战役,他们不是被打败的,而是被从未见过的艳丽丝绸战旗吓败的。这大概是罗马人首次见到的中国丝绸织物。
当时,10尺的丝绸在罗马市场价值12两黄金,可以在奴隶市场买下一船的奴隶了,可见价值之高令人咂舌。但罗马贵族依然乐此不疲,尤其凯撒大帝简直是中国丝绸的头号粉丝。据传公元1世纪,凯撒大帝穿着一件中国丝袍去看戏,立即吸引了众人目光,让人赞叹不已。
汉朝灭亡之后,北方被当时的少数民族政权控制,导致大部分汉人南迁到淮南、巴蜀、浙闽等地,这些地方的气候、物产不输中原,经过汉人的经营,再加上从中原地区带来的成熟的织造技术,在南京等地的锦署织造丝绸,除了自己使用,还有盈余,虽然陆路的丝绸贸易逐渐式微,但是海上的丝绸之路日益繁盛起来,波斯、印度、南洋、日本等地的商人通过海路来进口丝绸,然后一路向西运往东罗马帝国的地中海沿岸。
< 明朝永乐帝时期 >
距今六百余年
郑和是我国明代杰出的航海家,他在南京生活、任职近30年,一生与南京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郑和“七下西洋”开启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就是其策源地和起航点……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中唯一位于南方的城市,它依靠“通江达海”的地缘优势和“十朝都会”的政治优势,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船队到达各国,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船队返航时,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往往搭乘他们的船只,前来中国访问。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图
丝绸,当属中国历史上的骄傲,丝绸之路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也造就了中国的繁华。南京是“江南三织造”之首的江宁织造府的所在地,南京云锦也是以丝绸为材质的非遗技艺精华。
江宁织造府
郑和下西洋时,以中国丝绸、瓷器、茶叶,换取当地珠宝、香料、药材等。不仅提高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地位,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场世界性的盛举。
< 几百年之后 >
南京辉煌的丝绸历史文化,一直延续至清朝末年。民间有“北京瑞蚨祥、苏州乾泰祥、南京裕豐祥”的说法。这个“裕豐祥”就是南京最牛的丝绸老字号,卖的都是上好珍品,从绫、罗、绸、缎、锦、纱、绢、绉,到云锦、宋锦、缂丝,甚至销往苏州、上海。当时南京城有身份地位的家族都少不了在裕豐祥订最好的料子,做最酷炫的高级成衣。
身着旗袍的阮玲玉
说到民国时期名媛阔太最时髦的装束必定是旗袍了。白先勇在小说中,这样解读时髦:“一身银灰洒朱砂的薄纱旗袍,足上也配了一双银灰闪光的高跟鞋,右手无名指上戴了一只莲子大的钻戒,左腕也笼了一副白金镶碎钻的手串……衬得她丰白的面庞愈加雍容矜贵起来。”
< 二十一世纪 >
2017年
农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基础,丝绸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是世界认识中国的最绚丽的标签。2017年5月3日,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五千年的丝绸文化,了解南京这座城市在中国丝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家从美学角度阐释江南丝绸文化的专业主题博物馆——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开放。
这座博物馆坐落在明城墙之下的菱角市66号——也是120年前的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所在地。
馆内展出的缂丝龙袍
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是世界认识中国的具有生命力的标签。博物馆毗邻秦淮河,遥望凤凰台,这样一座古典风格和现代技术相融合的展馆收藏具有江南丝绸文化特点的丝绸文物、非遗产品等展品300多件,以实物、复制品、模拟场景、多媒体互动、文字展示等丰富手段,再现江南丝绸文化的前世今生。
2014年10月,苏豪丝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传承“裕豐祥”字号,“裕豐祥”品牌迎来新生。
2017年, 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在苏豪集团的支持下正式开幕,“裕豐祥”老字号也进驻其中。
2018年, 他们将为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巴黎站提供馈赠外宾的礼品,邀请大家一起重温曾经繁盛的丝绸织造文化。
(来源: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