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台制作了一档反映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纪录片《医道无界》。没想到的是,片中出现的一个身影,让镇江老人邱月华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她和纪录片中的身影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目不转睛盯着电视机的老人,就是邱月华。邱阿姨今年七十八岁了,她和电视上的徐贤泽,都是中国第一批援非医疗队的队员。
“1964年,我们国家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好转,为了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的精神,去援外,当时非洲也是比较贫穷的。”邱月华回忆。
邱月华回忆,当时的中国虽然艰苦,可阿尔及利亚刚独立不久,百废待兴。二十几名从湖北、上海、江苏严格挑选的医疗队员相聚到北京,经过培训后,被派去援助非洲兄弟。
作为一名助产师,邱月华刚下飞机就开始工作。 当时他们在塞伊达当地的一个小医院工作,原本这里只有一个助产士,但是妇产科生孩子的人又很多,邱月华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
邱月华和徐贤泽及其他十几名医疗队员成为了"战友",他们每天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等待祖国亲友的来信。
“这个是我们的队长,拖拉机队长,这是谭队长,这是董姐,这是我,这就是徐贤泽医师……”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年,对于当时的“战友”她还能记得一清二楚。
邱月华回忆,当时他们在非洲大地上驻守了两年,成为终身难忘的一段岁月。回国后,大家匆匆道别,各自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第一批援非医疗队员"的标签,也渐渐从邱月华的生命中淡去。
直到退休后,邱月华辗转得知,当年"第一批援非医疗队员"中的不少人已经去世了。“我知道的王大夫走掉了,还有一个董姐,很多年以前就走掉了。”
在那个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时代,很多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直到前不久纪录片《医道无界》的播出,让她看到了自己的老战友,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就想办法想要找到他,第二天早上起来我还没醒,她都起来写了一封信了。”邱月华的丈夫顾良巽说。
这是邱月华信件的内容:
徐大哥,你好!
我是医疗队最年轻的女同志,
我叫邱月华,
你想起来了吗?
看到我们医疗队的合影,
见到许多熟悉的面孔,
我非常激动……
我们也都老了,
但愿这一次能够联系上你们……
可是,邱月华并没有徐贤泽的联系方式,她尝试着写信,却不知道信该寄去哪儿。
徐先生,如果你能看到这一条消息,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联系,期待二位重逢的那一天。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武思思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