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艺术学院,有这么一个创业团队,凭借对传统手工艺的喜爱走到一起,打造了 “本极匠至智慧创造云平台”。自去年平台上线算起,短短一年,他们的实际营业额已达800万。
互联网+推动非遗产品赢得市场
今年上半年,有300多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作品通过“本极匠至智慧创造云平台”成功面向市场顺利销售。公司创始人杨健今年24岁,刚从南艺文化产业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有颗手工艺之心的他,大一就迷恋上了传统工艺技法,对传统器具、艺术品经营等方面特别感兴趣。“一次旅游时,在云南看到做银饰的一些手工艺人,我发现他们做的一些手艺非常的好,然后但是知道的人并不多,我觉得这么好的文化,这么好的东西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说酒香也怕巷子深。”
于是,杨健萌发了一个念头:创立一个能推广手工匠人,并可以和设计师合作进行设计创新的平台,将手工匠人精湛的技艺推广包装出来,同时也可以使传统手工艺得到传承。
就这样,“本极匠至智慧创造云平台”应运而生。从前期走访、产品拍摄、设计,到大数据分析、搭建产品化社群,这群年轻人专注工匠精神,一心一意做着这份保护传统工艺技法的事业。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的想法最终得以实施。如今是本极匠至技术总监,同样刚刚从南艺毕业的王凡杰介绍:“我们的宗旨是原创与匠心,所以我们针对平台的每一件原创作品都进行了专利的保护申请,并且我们与每一位作品开发的工匠都签订了特定的原创保护协议书。”
因体验美好而被分享,进而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组成社群,这是创业团队5个小伙伴眼中互联网时代文化的“新玩法”。在这一平台上,包含商品、快讯、传承人、店铺、百科以及各类定制服务等,成功地为非遗产品搭建立体营销平台,实现“互联网+文化产业+精准营销”。
目前,本极匠至服务的商家和工匠多达4000多个,客户覆盖全国34省78市,今年仅上半年公司营业额就突破600万。在前不久举办的2018年“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上,本极匠至团队凭借这一项目一举获得金奖。公司已同南京市江北新区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南京分公司、省体育局等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如今,团队正在一步步飞速前进中,遇到一些匠人因为不了解互联网模式拒绝合作的,他们经常不远万里过去说服。本极匠至运营总监 、南艺大三学生徐菱说:“看到我们帮助他们的作品拓展了销路,给他们提高了一定知名度,他们也挺感谢我们的,我们彼此之间十分信任。这些精工类非遗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学习继承的东西,是我们年轻一代去需要开拓继承的。”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沈一秀 史哲铭 编辑/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