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去世,他曾写信祝贺南大百年校庆

2018年08月18日 21:49:24 | 来源:“侯印国老湿”微信公众号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据外媒18日报道,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 安南去世,享年80岁。安南是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自1997年至2006年间担任联合国秘书长10年时间,曾获得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2002年5月,南京大学举行百年校庆,安南发来了贺信,特别感谢了南大对联合国的支持。

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

  以下是贺信原文——

  值此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高兴地向贵校表示祝贺。

  作为一所著名的大学,你们拥有一批不同类型的学生,一支学科齐全的教师队伍。你们与许多其他国家高校建立了关系,并成果卓著。你们致力于包括国际性研究在内的各类研究与探索。贵校的学生不仅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中有所作为,而且还在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进一步了解。

  教育是发展、社会进步与人类自由的关键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在2000年9月召开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领导人会议——联合国千年峰会上我们决定“千年发展目标”之一便是确保每一位儿童都能得到小学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铲除性别不平等。我们必须继续竭尽自己的所能确保在这个相互依赖的时代中使知识能够全球化,并能够在所有国家得到普及。

  在过去的100年里,南京大学一直致力于这一项重要的事业,丰富人们的思想,教育青年肩负起作为本社区以及国际舞台上的下一代领导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值此南大校庆之际,我高兴地祝贺贵校又跨过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感谢贵校对联合国的支持。 

  据联合国网站消息,安南是加纳人,曾担任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也是出身联合国工作人员行列而当选的第一位秘书长。他于1997年1月1日就职,2001年6月29日当选连任,2002年1月1日开始第二个任期,2006年12月31日卸任。

  就任秘书长后,安南先生提出的第一个主要倡议是他的改革计划:“振兴联合国”。这项计划于1997年7月提交给会员国,此后一直继续推行,其重点是改进连贯性和协调。他多次努力维持国际社会对非洲这个世界上处境最为不利的区域的承诺,包括在1998年4月向安全理事会提出关于“非洲境内冲突起因和促进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联合国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共同分享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该委员会表示,这一决定是为了表彰安南为创建一个"更有组织与和平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该委员会还高度赞扬了安南自近五年前担任秘书长以来为联合国所注入的新活力、以及在消除贫困和与艾滋病和国际恐怖主义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

  安南为何会写信祝贺南大校庆?历来的联合国秘书长一直与南大有着特殊的缘分。

  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百年学府,南京大学与联合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南京大学和联合国之间,有着许多不得不说的故事。

  南大3位校友成为联合国副秘书长

  南京大学早在其前身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时期就为联合国的成立作出重要贡献。

  1945年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吴贻芳、联合国远东救济总署第一任署长洛辛·卜凯就来自金陵大学;在中央大学执教的杨兆龙教授完成了《联合国宪章》的中文翻译工作。

  新中国成立前,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中有三十几位专家、教授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委员会执行委员及各专门委员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历任的7位中国籍副秘书长中,有3位是南京大学校友。他们是:

  1979-1985年在任的毕季龙,

  1985-1991年在任的谢启美,

  2007年起任职的沙祖康。

毕季龙

谢启美

沙祖康

  毕季龙在担任副秘书长的6年里,访问了六七十个国家,足迹遍布亚、非、拉、美各国,结交了成千上万的各界人士和朋友。在他的领导下,技术合作与发展部门曾向100多个国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技术援助。作为毕季龙的继任者,在谢启美负责技术合作促进发展事务部之际,该部门正面临赤字和处理削减1/3雇员及其一系列遗留问题。谢启美以其高超的管理才能和冷静有效的调控手段,最终使技合部在财政和机构功能上出现了根本的转机。沙祖康则有着“沙铁嘴”、“沙将军”等别称,他素以善于即席发言且妙语连珠著称。自2007年上任以来,他正全力推进着所主管的经济社会事务部向前发展。

  副秘书长的夫人竟然也出自南京大学

  除了副秘书长,连副秘书长的夫人竟然也出自南京大学。

  毕季龙的夫人胡济邦、沙祖康的夫人刘谨凤也分别是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学生。作为一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外交家和名记者,胡济邦精通英、法、俄、日、匈、拉丁等语,二次大战时采访过斯大林、罗斯福、杜鲁门、张伯伦、邱吉尔、戴高乐、铁托、卡达尔等一大批世界风云人物;刘谨凤曾任中国驻韩国釜山总领事、驻日内瓦公使衔参赞、驻印度大使馆参赞等。

胡济邦

  为什么只有副秘书长,没有秘书长呢?根据联合国惯例,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人不能出任联合国秘书长,但可以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因此,中国在联合国只有副秘书长没有秘书长。

  南京大学在联合国赢得声誉

  随着南京大学国际化办学的进程,南京大学与联合国的合作从原有的人口项目、中文培训,拓展到公共卫生等更为广阔的科技领域。始于2007年的南京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公共卫生”科技项目是南京大学服务于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的一个重头戏,合作的重点是横跨社会学、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领域,探明社会学和流行病学因素对艾滋病和其它性传染病传播的影响。

  2004年开始,南京大学针对联合国全体雇员开展汉语、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进修项目。2006年起,经国家汉办批准,南京大学联合国雇员班由每年一度的不固定项目发展为五年期(20062010)固定项目。

  以南大环境学院院长毕军教授领衔的研究组为例,自2002年以来,该研究组承担了近20项环境管理与政策领域国际合作项目。这些研究不仅为中国,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相关的政策管理咨询,同时也催生了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的诞生。

  20101031日,在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南大校友沙祖康的促成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访问南大,接受南大名誉博士学位并演讲。仪式后,潘基文在红色签字簿上写下:“获得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我感到非常光荣。感谢南京大学对联合国的贡献,联合国是你们的伙伴。潘基文的讲话是对60多年来南京大学与联合国种种缘分的一个概括。

南大授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名誉博士仪式现场

  20124月,南京大学代表团在洪银兴书记带领下,来到位于曼哈顿东河畔的联合国总部,在秘书长会议室与潘基文秘书长会面,向潘基文赠送了南京大学编印的《南京大学与联合国》手册,转交了南京大学原英文系党支部书记、93岁的蒋克老师送的女式帽子。帽子颜色是南大紫,并绣有精美的花纹,是蒋克老师赠送给潘基文夫人的礼物。

洪银兴书记带队的南京大学代表团一行与潘基文会面

  潘基文与蒋克老人缘何如此亲切?原来,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在南京大学求学期间,蒋克对贫困中努力学习的沙祖康十分关心,并在沙的成长及以后的工作中给予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2009年蒋老90岁生日之际,沙祖康专程从美国纽约回国为蒋老祝寿。2010年,潘基文在接受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之后,91岁的蒋克向潘基文夫妇赠送了两件礼物:一件是一幅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南京云锦,另一件是一个紫砂壶

  缘何这些外交家都出自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与联合国有着长期密切联系的中国高校之一。多年来,数十名南大教师先后在联合国供职。张本、王志刚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科长,赵学熙、钱佼汝、朱刚等一大批南大教师在教科文组织工作,他们为联合国的翻译工作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良好的声誉源于扎实的业务基础。南大的学习经历成为日后胜任联合国工作的重要基础,这是校友们的共同心声。

  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长达6年之久的赵学熙教授是1958年进入南京大学学习的,他回忆说,当年,不管是郭影秋校长,还是匡亚明校长,无论在什么性质的会上,都要求学生好好学习。那时好多南大学生都养成了刻苦勤奋的好习惯。与此同时,很多学问大、水平高的老教师都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而且都是从低年级学生教起。在老教师们的言传身教下,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做人。

  赵学熙坦言,“南大的课程设置对我有很大的帮助,除了主修英语外,还在必修课中设置了二外法语,没想到这为日后在法国巴黎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打下了基础;另外,大一还开设了汉语写作课,都是中文系很好的老师上课,这也为后来在联合国从事翻译工作夯实了基础。”

  让赵学熙记忆犹新的是,当时老师还教了国际音标,没想到后来竟然也用上了。那时刚去巴黎,在法语进修课上,法国老师用法语说了一段话,请同学们用国际音标记下来。班上共有十几位来自各个国家的联合国雇员,而用国际音标记得周全的只有赵学熙一人,这让老师大为惊讶。

  南大人在联合国出色的表现也源于国际化的校园环境。赵学熙回忆说,文革刚结束,南京大学校园就显现出对外开放的局面,一批批外国留学生涌向南大。那时南大就已聘请了许多外籍教师,通过与外教们的接触与交流,赵学熙得到了很大锻炼。“这就为我几年后在一个国际大家庭里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这要感谢我的母校南大!”

  谢启美在2002年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回到母校,并深有感触地说:“在母校,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很大,可是影响最大的还是母校的精神,特别是以母校精神培养出的人才的榜样对我一生影响更深、更大。一个大学能否取得大的成就,最根本的一个是求实精神、一个是创新精神,而母校长期以来实际上以这两条作为建校的基本精神。虽然各个时期提出的校风校训说法有所不同,但最实质的还是这两条。纵观各个很有成就的校友,多半是坚持了这两条。”

  (来源:侯印国老湿,编辑/程梦青)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