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空竹又叫“抖嗡”、“扯铃”,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娱乐项目。镇江句容有一对爱好抖空竹的老两口儿,将空竹抖出了新创意,丈夫更是因此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不过,最令人羡慕的不是他们的技术有多高,而是那份幸福绵长的爱情。
一人手持一杆,两人一起抖一只空竹,眼前这种不寻常的表演叫做“夫妻空竹”。69岁的朱孝贵说:“两个人达不到默契就做不好,每个动作都需要相互配合。就是我心里想的她要知道,比如马上下一步动作怎么做。”
“注意啊!一、二、三!”在老两口的配合下,小小空竹上下飞舞,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两位老人说,抖夫妻空竹,考验的就是默契:两个人的力道要均匀、不抢戏;一个人动作没做好,另一个人就要帮着拉回来。
抖空竹如此,爱情亦如此。
1968年,江苏省句容市宝华山脚下,朱孝贵家所在的村子里,迎来了一群插队知青,张玉华就是其中之一。两人第一次对视,就从彼此眼神里找到了爱情。
谈到对彼此的第一印象,朱孝贵说:“我们当时的生产队里头有五六个知青呢,我就特别对她一见钟情。”张玉华也笑着说:“见他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他了,因为他那时候年轻。我觉得很帅,皮肤又白,人又长得很可爱。”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玫瑰花,没有浪漫的情话,一枚小小的照片就是他们的定情信物。这张照片,被张玉华珍藏至今。张玉华小心地拿起照片说道:“背后还有字呢:‘赠送阿妹玉华留念’。那时候不像现在有戒指,他就是送这一张照片给我,就算是一个定情物了。”
1970年,朱孝贵和张玉华喜结良缘,婚后两人感情越来越好,生活中也常常心有灵犀。“我们俩好多事情都能想到一起去。比方在农村的时候,他从镇江到龙潭。那时候农村都没有路灯,出来黑漆麻乌的,伸手不见五指。年轻的时候胆子也很大,我就顺着东阳、龙潭一直走,走到龙潭火车站。结果到了龙潭火车站,没接到他,然后一个人又回来。没想到他为了能早点到家看到我,就从小路走了。”张玉华说道
这段甜蜜的错过,也成了两人心中甜蜜的回忆。
携手48年,没有惊心动魄的爱情,只有彼此依偎和最深情的凝望。退休后,张玉华带着老伴学起了空竹。两人既是夫妻,又是“竹友”。老伴朱孝贵更是后来居上,不仅成为空竹队的队长,还将空竹抖上了《新闻联播》。
2012年元旦,朱孝贵因玩起15.8米长的空竹转龙,被央视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朱孝贵和老伴儿也因此成了空竹圈里的名人,朋友们都称他们是“空竹鸳鸯”。
小小空竹绳,牵着我和你。相爱是一种默契。大千世界,能和最懂自己的那个人相守,是莫大的幸福。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赵丛歆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