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黄海湿地成我国海滨湿地申遗第一例

2018年08月18日 17:31:12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月,国家林草局将组织专家前来模拟评估;10月左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将对提名地进行现场评估……8月16日,盐城市召开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推进会,专家现场把脉,出谋支招,即将迎来“模考”“大考”的申遗工作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推进会现场。推进会现场。

  “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盐城黄海湿地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这标志着盐城申遗工作已上升至国家层面,成为国家行为,关乎国家利益、国家荣誉。”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申遗是一道‘生态考题’,盐城要坚决扛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责任担当。”

  黄海湿地属世界“稀缺”资源

  “世界自然遗产的界定有四个标准:美景、地貌、生态、物种,任何世界自然遗产至少得具备其中之一。盐城黄海湿地除给人以视觉震撼、审美愉悦外,还有勺嘴鹬等极危物种,以及广袤的滩涂,独特的辐射沙脊群,由此形成的生态系统对盐城申遗来说,具有支撑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申遗专家闻丞的“辅导课”满是干货,“因为评判标准科学客观严格,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过程漫长而艰辛。”

  黄海湿地在国际上属于最“稀缺”的自然资源。截至目前,我国已有50余处世界遗产,名列世界第二,其中涉及到海洋类的自然遗产还没有。放眼全球,海洋类自然遗产也很少,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唯一指定的评估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一直倡议加大对海洋遗产地的保护,而黄海沿岸候鸟栖息地被国际专家多次提及。盐城申遗,对整个中国沿海地区都有示范意义。

  黄海湿地申遗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目前,“推动黄(渤)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被写进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6月底,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盐城市申遗办主任吴其江参会后感触颇深:从自然遗产梵净山的申遗情况看,国际组织和专家在评审项目时格外关注三个方面,即突出普遍价值、完整性和保护管理。“盐城黄海湿地作为我国海滨湿地申遗的第一例,其突出普遍价值得到广泛认可。”

  记者在盐城市申遗办推介的提名地LOGO的设计方案中看到,极危物种勺嘴鹬、候鸟迁徙路线、辐射沙脊群、芦花苇叶、碱蓬草等五大元素,无不展示出黄海湿地的“唯一性”价值。吴其江说:“设计方案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我们希望这些独一无二的元素能更好地展示黄海湿地形象,为申遗加分。”

丹顶鹤丹顶鹤

  守护自然≠排斥人类活动

  “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国际上特别强调‘价值’二字,除提名地的自然资源要保护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样是考量的标准,特别是传统的社区要受益于世界遗产的保护,提名地的发展才有可持续性。”针对当前申遗工作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和观念误区,专家给出正解。

  “对提名地来说,环境整治非常重要,政府投入大,但申遗成功后,获益最多的还是广大群众。”闻丞说。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之前,景区外设有大量群众自建的接待点,等级非常低。在申遗过程中,五台山把景区规划和地方发展的城建规划融合在一起,将景区和周围环境一起整治,提升档次。2017年,五台山游客接待量500多万人次,是申遗前的十倍多。因为有了世界遗产的金字招牌,周边群众的收益也跟着水涨船高。而像五台山这样的例子,在中国风景区遗产地十分多见。

  在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曹路宝看来,申遗过程就是普及对遗产保护的科学认知的过程,是按照申遗要求、国际标准来改进工作,转变方式,甚至调整思想观点的过程,其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提名地的环境该如何整治?许多人认为“不出现人类活动的痕迹”。专家对此进行纠正:保护环境不是排斥现有的人类活动,只是人类活动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标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关键看我们怎么用。就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而言,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核心区人鸟无涉、缓冲区于鸟有益,实验区于鸟无害。

  申遗工作自启动以来,盐城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有7万多亩湿地得到恢复。“提名地的环境整治,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还有智慧和技巧,以及更多的创新思维。”闻丞提出,环境整治是每一处提名地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时也是最好的发展机遇。整治不能仅停留在修桥铺路、清运垃圾、绿化美化上,更重要的是把提名地周围的社区存量资源进行整体盘活,农业、旅游业怎么做,工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些都应该在国际要求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重新梳理地方发展思路并调配资源。

麋鹿麋鹿

  让“鹤舞鹿鸣”牵引世界目光

  “目前,盐城申遗工作还要注重与国际接轨。百闻不如一见,大家可以去一些申遗成功的地方学习考察,查漏补缺。”住建部世界遗产与风景名胜管理处原处长左小平曾参与我国13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盐城湿地申遗是她参与的最后一个申遗项目,她提醒盐城在紧锣密鼓推进申遗工作的同时,还要抓住良机广泛宣传,一方面让申遗成为盐城家喻户晓的大事,让群众都认识到家乡资源的独特价值,全民支持并参与到申遗中来;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宣传,争取国家相关部门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国全省形成共识共谋。同时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盐城湿地,赢得国际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走出去还要引进来,申遗工作离不开科学力量。盐城需要放宽视野,转变思路,可以面向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招标,邀请他们围绕保护湿地展开研究,包括对洋流、生物多样性、互花米草、芦苇等诸多课题的深入研究。

  “全省这么多文化遗产,没有一处自然遗产;全国这么多自然遗产,没有一块湿地遗产。盐城拥有黄海湿地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更应该坚持‘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发挥差别化竞争优势,提升地区核心竞争力,确保申遗赢得先机,在明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锤定佳音。”戴源说。

  (来源:交汇点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