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巷篇】

2018年08月17日 14:16:47 | 来源:情调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巷”最能展示一方建筑特色和生活情态。在中国深居小巷的人,逛街一定会精心装扮,但在巷子里,女的睡衣散发、男的赤膊拖鞋自如来去,就算看到野生散养的游客,也绝不害羞。他们天然觉得,“巷”就是自己“家”的延伸,在家里还有啥不好意思呢?反而让“闯入者”自省一下,是否不小心扰了这自得其乐的平静。

  南弄堂北胡同,每个城市都有代表的巷。但在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巷”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实对于传统并不缺因袭和继承,缺的是思考与包容。有时好像不打破一个旧的,就不能建设一个新的。不但浪费,更违背了传承的初衷。

  很多城市有历史的巷子正在迅速消失,不少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日渐式微。文明是通融的,但文化必须是个性的。如果真切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苏州放弃了许多机遇,还坚持保存着原汁原味、举目鲜活的古巷群,是多么珍贵!

  借这个机会,深深致敬所有曾致力于保护和记录苏州的人们,也让我们有机缘完成这次关于街、巷、桥的历史地名策划,感恩。

  走在苏州的巷子里,是可以忘记时间的,如果你忘了童年的感觉、又试图找寻的话,来苏州的巷子,绝对是第一选择。

  大儒巷

  大儒巷是闹中取静的典型。西起临顿路,东至平江路,因明代大儒王敬臣曾在此居住而称“大儒巷”。400余米的小巷,连着苏州两个旅游胜地——繁华的观前街和文艺的平江路,大儒巷大袖飘飘摊开两手,牵起两边热闹。

  从临顿路的巷口进入,建筑格局颇有意思。左边集中了许多小商铺,种类繁多——玉器、翡翠、丝绸、刺绣、旗袍、皮具、桃花坞木刻……这些颇具苏州特色的小玩意儿,都集中在小巷里;右边一侧就显得现代化许多,红灰白的主色调,呼应着苏式红木窗子,别有风味。姑苏少年宫也坐落于此,正值下课时间,来接孩子回家的家长络绎不绝,宁静的小巷,突然多了许多生气。

  好看的店,门口扫的一尘不染

  有意思的手绘,配上老式单车,熟悉的舒适感

  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店铺的门牌号,设计得各不相同,都带着自己独特的小心思。小巷内也不乏咖啡店、小茶馆、小酒吧和苏式小菜馆,如果不饿只馋,巷口的鸡爪、蟹壳黄都是不错的选择。

  每隔三五个小商铺,就会有个不到一米宽的门道,好奇穿过狭长幽暗的廊道,会突然柳暗花明见到光亮,不小心到达人家晒着被褥和农作物的后院,设计精巧的门道,不但能采光,也能防止“走光”。

  认真干活的老爷爷,始终都没发现被“偷拍”了

  大儒巷是个“儒雅”之地,里面藏着甚多名人古宅。清代金石学家韩崇、近代黄河治理专家潘镒芬等故居就坐落于此。而其中最为出名的还属巷内的昭庆寺,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市平江文化中心。这里每周一到周五下午1300-1500都会有评弹、昆曲等表演。沏一壶茶,约上几位好友,一起听一场苏州评弹,美哉美哉!

  苏州市平江文化中心,建在元代古寺昭庆寺的旧址上

  如今弹石路已经被沥青代替,两旁的梧桐树枝桠伸展,投下一片阴凉,挑个午后,走走停停,甚是悠闲。

  专诸巷

  传说春秋时期,勇士专诸就曾在此居住,可见历史之悠久。500多米的巷子,一头一尾连接着苏州的两大城门——阊门和金门。然而相比外面的繁华、热闹,巷子里确是另一番格调。

  阊门,苏州曾经最繁华之地

  从阊门进入,专诸巷两旁小商铺便映入眼帘。很有老街的感觉。八九点钟的光景,巷子里的小菜场已经忙碌;六七平米的理发店里老板娘正在向顾客推荐发型;墙面上还有用红色油漆写着“修补衣服”……这些七八十年代就有的小店,还在依照传统努力经营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菜场什么都有

  老式的理发店,做的都是街坊生意

  正好是休息日,电瓶车们从狭窄的巷口开出。狭路相逢“瘦”者胜,在亲眼目睹了一辆小货车进退两难的窘迫后,暗喜幸好没开车出来。巷口十分热闹,但越往里走,越显静谧。狭长的青石板路,斑驳的砖墙,褪色了的褐褚或朱砂红木门,大门虚掩。阿婆阿爹们搬了藤椅坐在路边,摇着大蒲扇,吴侬软语你来我往,简直像知道这世上所有事。

  静悄悄的巷子

  狭窄的巷子,葡萄和老伯打了个照面

  专诸巷23号,是《白蛇传》里的取景点,上面还印着“保和堂”三字(不禁一人分饰两角哼起了插曲)当年的药店,现在已经成了民居,凑上去努力和门口的大叔寒暄了一下,得以进去拍照,也许是心理作用,总觉得似乎有股雄黄酒的味道(PS:没喝过雄黄酒)。

  虽然破旧,因为济世救人,还是觉得肃然起敬

  走到巷子的末端,惊喜地发现了一口古井。询问了几位住在这里的老人才得知,这是口民国时期的井,井水依旧清甜,附近的居民现在还会用它来洗菜洗衣。忽然就想起小时候的夏天,外婆总用绳子吊着铁皮桶将刚买来的西瓜泡在井水中,那透心凉的甜蜜味儿,真让人怀念。

  民国的井,刻字依旧清晰

  打困的狗子,伸懒腰的猫,还有某个屋子收音机里传来的戏曲……老苏州的市井气在这条历史老巷里尽显无余。

  也不知道喵星人在想什么呢

  走出专诸巷,忽觉像是和一位老爷爷闲聊了许久,心里装了好多故事。

  悬桥巷

  悬桥巷位于大儒巷的西北面,东起平江路,西至临顿路,因街口有宣桥而得名。巷子虽不长,却暗藏众多名人故居,最知名的还是潘氏松麟义庄了,从平江路一拐就是。如今潘氏松麟义庄和丁氏济阳义庄、洪钧故居、钱伯煊故居等一样,大多已不再开放,或是改为民用。

  依旧透着“贵气”的洪钧故居

  小巷保留了典型的苏州水乡景象,平江河水从弯弯拱起的石桥下流过,粉墙黛瓦,依水而居。两旁的老房子上,高高低低地搭着一条条长竹竿,大抵是用来晾晒衣服的。巷子里的绿植随处可见,为老旧的宅子增添了活力。

  水让整个巷子有了灵气

  是丝瓜藤还是葡萄藤?在办公室引起了争论

  打开窗户,让花香溜进屋里

  下午三四点钟的光景,巷子里的小卖铺正在经营,一位上了年纪的老阿婆一边剥着刚刚上市的鸡头米,一边用苏州话和店主讲述着他子孙儿女的故事。店主是外地人,虽不会讲苏州话,各自说着自己的方言,却毫无交流障碍,堪称神奇。

  老阿婆正在剥鸡头米

  巷子里有棵很粗壮的石榴树,出于吃货本质驻足了一下,意外发现大树背后,老伯们摆着围棋,黑白盘上下的正酣畅(全是白花花赤膊,没敢拍),默默看了一会,忽然有点担心像古人一样观棋烂柯,赶紧擦了擦相机,决定回去好好写一写这巷子里的悠长岁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