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区别于其它地区的重要标志。记者获悉,泰州 67 岁的方言学者葛崇烈花 30 多年时间搜集、考证泰州方言词语,写成厚厚 5 本 416 万字《泰州方言斠疏》,为乡音建档。今年 5 月,这套书正式出版发行。日常生活中的泰州话在古代典籍中都能找到它们的 " 身影 "。
△葛崇烈老人花 30 多年整理出《泰州方言斠疏》,为乡音建档。
今年 67 岁的葛崇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泰州人,1983 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退休之前曾在多个政府部门工作过。" 最早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搜集。" 葛崇烈说,古籍中的泰州方言词最初是自己读书时随机发现,后来变成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检索,日积月累,竟然觅得 7000 多条。比如《红楼梦》里写薛宝钗 " 把眉头儿肐揪着 ",曹雪芹写的这个 " 肐(读隔)揪 " 泰州话里就有。
然而对泰州方言研究越深,葛崇烈就越担忧,因为他发现许多现代生活中常用的泰州方言词,人们往往因为不会写,就很自然地找一个同义或近义的词来代替,几代人下来,这个词就 " 死亡 " 了。
2010 年,葛崇烈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他集中精力将 20 多年搜集的材料补充完善,疏理成文,经过近 8 年时间的 " 耕耘 ",有了这套《泰州方言斠疏》。
△老人花费 30 年时间搜集书写的 5 本《泰州方言斠疏》
据悉,《泰州方言斠疏》全书约 416 万字,共收录了 7200 多个词条、语条。全书分为导言、正文两大部分。导言部分系统论述了泰州方言的历史演变、音系、词法等涉及泰州方言研究重大问题。正文部分语词按一字词、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五字以上词分类;每类语词又依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后附索引。每个词条均由 " 词条 "、" 注音 "、" 疏证 "、" 释义 " 构成。
搜集编撰方言工作量大,如何坚持 30 多年?面对这样的问题,葛崇烈笑称," 兴趣爱好就是最大的动力。这些年遇到的难题确实不少,可越难的问题一旦解决了,成就感也就越大,从中获取的快乐也就越大。"
对于如今不少年轻人不愿意甚至不会说泰州方言的现象,葛崇烈感到担忧。" 历代古代汉语词语都在今天的泰州话中有所保留,泰州话可称作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一个当代的泰州青年人不会讲也听不懂泰州话,那还是泰州人吗?对于泰州的历史又能了解多少?"
葛崇烈说,泰州方言是泰州文化的根,也希望更多人通过《泰州方言斠疏》了解泰州方言,爱上泰州方言文化。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