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看江苏】创新传承 让文化长江更显活力

2018年08月16日 19:13:3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黄金水道川流不息,千年文脉绵延不绝。长江经济带,也是一条文化带。处于长江下游的江苏,一方面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汲取力量,另一方面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发扬,让长江文化"活"起来,让母亲河更显生机勃勃。

  距离2018年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云南、四川、上海等地的艺术团已纷纷将剧目报到了苏州张家港主办方这里。自2004年首创长江文化艺术节以来,巴蜀、荆楚、吴越、海派。沿江流域的各色文化资源就定期在张家港荟萃,上下游连成一线,尽显母亲河文明多元交融,不拘一格的本色。川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赢得江苏观众喝彩,昆曲、锡剧走入长江上游观众的视野。

  江苏台记者郭艺:长江文化艺术节举办十多年来,结出了丰厚的果实,跨区域的大型文化活动有130多项,沿江参加活动的人数超过140万。 

  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主任董红告诉记者,剧团也是在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举办以后 慢慢成长,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交流,剧目生产在不断提升,演出市场也更开阔了。

  长江经济带的互联互通,加快推动着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流动交融。在扬州,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东西贯通、南北相连,搅动了一城的经济文化活水,孕育出无数能工巧匠。"486"非遗集聚区,以公元前486年扬州建城命名,邀请全市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汇聚一堂,集中展示玉雕、漆器、刺绣等非遗文化。通过大师展演、游客体验、特色定制等创新举措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与旅游产业进行高度融合。开园至今,已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

  有参观的游客对记者说,在这里看到了很多古老的长江和运河的文化符号,在江苏和扬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地缘相邻,文源相近,在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江苏还积极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发展,在跨江联动、统筹发展间,构建一体的历史文化空间。

  南京博物院和江苏大剧院的遥相呼应,组成南京宜古宜今的文化公共空间。镇江西津渡吸引年轻创客们入驻,为老街区增加新活力。常州相继建立一批创意文化园和创意街区,释放"文化+"的魅力。无锡以古镇和特色小镇为载体,发扬吴文化。泰州以水为"魂",一个个特色田园乡村应运而生。南通修复沿江生态,让狼山风景区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江海之滨。

  沿江各市用好用活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家底",各有各的味,各出各的彩,为一江碧水提供不竭动力。

  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会长、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顾江说,把长江江苏段的文化特质,特别是地域上的历史文化,还有现代的改革开放集中表现的人文精神的东西塑造和打造出来。以及产业化表达,在文化精品方面、文化传承方面、文化载体方面更加贴近老百姓。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郭艺 李栋 杨国 李泽灏)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