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位于南京城南13公里,南接祖堂山,东为翠屏山,西北为梅山。山顶南北双峰对峙如天然牛首,故名;又以双峰耸峙如天然石阙,名天阙山;山西峰有一石窟,梁武帝于其下建寺庙一座,名“仙窟”,山亦称为仙窟山。古时山上盛产松、竹、茶、兰,尤其是暮春季节,桃花盛开,满山春兰和杜鹃花,加以松竹掩映,景色绝佳,所以明清时有“春牛首,秋栖霞”之美称。
金陵四十八景之“牛首烟岚”
当年,岳飞在这里抗击金兵,俘获中高级将领20多人,斩首3000多人,其中各级将领170余人;同时,缴获马甲200多副,武器3500余件。这是金兵入侵江南地区以来,受到的最惨重的一次打击。
相传,菊花涝的来历,与这次战役有关。
当时,因粮草接济不上,岳家军饥饿不堪,于是满山遍野寻找野菜,偶然中发现一种野菊的嫩枝叶可食。食用以后,不仅可充饥,而且清凉解渴,醒脑祛热,霎时士气大振。此后,每到青黄不接时,这种野菊嫩枝叶就成为人们充饥的食物。进而,收集种子进行栽培,成为南京地区特有的一种蔬菜。
老南京人将小孩子戏水(顽水)称之为“涝水”,菊叶出售时必须带水,否则会很快枯萎,不能食用,故南京人称之为“菊花涝”。农家多在房前屋后隙地零星种植,现已规模种植,不过种植范围仅限于南京方圆几十里,所以著名烹饪原料专家聂凤乔教授称之为“全世界栽培面积最小的蔬菜。其性耐寒、耐热、耐瘠,生命力极强,且富含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胆碱、挥发油、黄酮甙、维生素B1、维生素C等成份,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的作用。血压较高的人、冠心病人、慢性肝炎患者,经常食用菊花涝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此外,它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患急性结膜炎、皮炎、天疱疮、脓头痱子、风热感冒的人经常喝菊花涝汤或饮菊花涝汁,疗效很好。
菊花涝能烹制成多种佳肴,可炒可拌,可炸可汆,还可作荤菜的垫底或围边,能起到增香、解油腻的作用。1983年春,东郊宾馆总厨师长、特一级厨师朱春满在香港主持“江苏菜美食周”,一道“玉板菊叶”售价高达300港元仍供不应求,许多美食家未能一饱口福,引以为憾。同年5月,法国总统下榻于新开业的金陵饭店,欢迎宴会上,总厨师长薛文龙特地上两道南京菜,一碟玉板菊叶,一碟素炒蚕豆,贵宾们吃了又要加,总统风趣地说:“虽然有点失礼,但经不起这些菜的诱惑。”
(来源:南京档案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