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宝邵伯湖 梅鲚银鱼昨晨开捕50多条船一天捕捞梅鲚22万斤

2018年08月11日 10:19:29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捕首日,50多条船一天捕捞梅鲚22万斤

  开捕首日,50多条船一天捕捞梅鲚22万斤

  昨日零点开始,高宝邵伯湖梅鲚(俗称“毛刀”)、银鱼禁渔期结束,扳网、兜网、滩网渔船开始入湖从事捕捞生产。梅鲚迎来丰收季,昨日一天,7帮渔船(共50多条)捕捞梅鲚22万斤。为保护渔业资源,湖区今年开始试行滩网梅鲚配额管理(滩网是梅鲚捕捞的主要渔具)。渔管办渔政处处长朱永顺说,今年首日产量在多项措施限制下,捕捞量比去年少了10万斤。

  湖区梅鲚昨晨开捕

  50多条渔船一天捕22万斤

  湖鲚属定居性鲚鱼,又称梅鲚,俗称凤尾鱼、毛刀鱼、湖刀鱼等,是高邮湖的优势种群鱼类,也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鱼类之一,在高邮湖数量多、产量高。

  朱永顺说,为控制捕捞强度,开捕前,渔政员就深入渔村船头,根据《高宝邵伯湖捕捞准用渔具目录及标准》,对即将投入生产的滩网渔具进行了审验,要求每本捕捞许可证核准的滩网网衣上纲不超过140米;单个铁坠重量不得超过50克,铁坠间隔8厘米以上,取鱼部分网目尺寸为1厘米以上,上下纲高度300厘米以下,拖泥盖网高度不超过80厘米,双船配置卷扬机起网,距湖岸2000米以内核准地点作业(经核准的特殊水口除外)。

  开捕首日,考虑到高温天气,渔政人员决定减少捕捞船只(湖区共有8帮滩网渔船捕捞,减少一帮),当天7帮渔船共50多条船的捕捞量为22万斤,比去年减少了10万斤,避免梅鲚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

  渔民介绍,他们的捕捞区域都是固定的,当天从凌晨4时开始捕捞,一直到11时才结束,“我们这一帮渔船捕捞的鱼有4万斤左右。”

  记者看到,鱼贩子直接将渔船开到捕捞点,等网收拢后,直接将鱼装进鱼舱。为了保鲜,鱼贩子准备了大量冰块,每放一层鱼就放一层冰块。

  科学保护湖鲚资源

  首次试行滩网梅鲚配额制

  湖鲚虽是湖区的优势种群鱼类,但资源依然需要保护。因此,今年渔管办开始试行高邮湖湖鲚滩网捕捞配额制,“湖鲚捕捞工具类型较少、数量可控,渔政管理基础较好,为这一制度性探索提供了较好基础。”

  每一条渔船配额多少(可捕多少鱼)?前题是了解湖鲚资源量是多少、可捕捞量是多少。为此,渔管办联合科研院所,采取传统资源调查与高科技评估相结合方式,收集并分析数据。

  据悉,调查采用国际领先的环境DNA技术预测湖鲚资源量。具体而言,就是采取湖区现场取样与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方式,通过检测高邮湖水样中湖鲚特有DNA样品浓度,结合湖泊水文特征,推算出2018年高邮湖湖鲚资源量,并结合捕捞水域面积,计算出捕捞水域湖鲚资源量。

  在对湖鲚资源量测算的同时,渔管办与扬州大学合作开展高邮湖湖鲚资源调查。调查显示,高邮湖湖鲚现阶段规格均达到《高宝邵伯湖渔业管理规定》高宝邵伯湖水产品最低可捕标准“梅鲚全长7厘米”要求。

  朱永顺说,根据科学测算结果,最后确定每条滩网渔船捕捞期内最高可捕梅鲚8万斤,“湖区滩网渔船共有63条,最多可捕捞504万斤梅鲚。”

  记者了解到,实行滩网梅鲚配额捕捞后,捕捞水域梅鲚资源量的55%-65%将留存在湖区,“一是确保湖泊梅鲚种群的稳定和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完整,保护生态环境。二是保存一定数量的繁殖群体,有利于渔业资源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研究表明,湖泊中梅鲚可生长到3龄以上。

  湖区梅鲚有两品种

  长颌鲚与长江刀鱼很相似

  记者看到,捕捞上来的梅鲚,与长江刀鱼非常相似。

  “调查发现,湖区梅鲚有短颌鲚和长颌鲚之分,而长颌鲚与长江刀鱼同为一个品种,唯一区别在于它们的生长环境——湖鲚常年定居在湖泊,而长江刀鱼是江海洄游性鱼类。”朱永顺说,正是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也导致了梅鲚与长江刀鱼市场价不一样。湖区捕捞上来的梅鲚,主要用于螃蟹饲料,少部分也会加工成凤尾鱼罐头,售价只有1元左右一斤。

  开捕当天,渔政人员紧跟巡查,“渔业捕捞生产秩序良好,扳网、兜网、滩网渔船都能持证生产,银鱼产量与往年持平,鲫鱼等杂鱼整体规格较大,符合相关起捕要求,禁渔成效初步显现。”

(来源:扬州晚报  编辑:杨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