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秦振华:敢为天下先

2018年08月09日 12:35:07 | 来源: 张家港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是波澜壮阔的40年,张家港书写了敢抢敢拼创奇迹的“奋斗史诗”;这是活力迸发的40年,张家港从苏南的“边角料”成为了享誉全国的“明星城市”;这是共建共享的40年,张家港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大幅提升。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我们将探寻在这段历史中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以个体的感受和经历,重温这段伟大的历程。

秦振华:敢为天下先

  对港城百姓而言,秦振华的名字是那么亲切,那么赋有精气神,那么掷地有声,因为他代表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折射着一种镌刻进骨子里的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秦振华的名字已和这座江尾海头的城市紧紧相连。

  历史风云起,倥偬四十年。回眸来时路,赤子心如故——

  人生能有几回搏

  初心不改,敢为人先,他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军”

  不难发现,在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秦振华幸运地经历了“两次机遇两次搏”:第一次是1978年出任杨舍镇党委书记,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他一搏就是14年,把一个全年工业产值不足500万元,在苏州市辖诸县城关镇中倒数第一的乡镇搏成了苏州市乡镇“八颗星”典型中的头把交椅,开创了当时苏州“南学盛泽,北学杨舍”的局面;第二次是1992年出任张家港市委书记,恰逢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他带领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创造了“张家港精神”,张家港从苏南的一块“边角料”一跃成为中国的“明星城市”。

  幸运从来不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唯有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奋勇开拓,才能闯出一条人无我有的新路。1978年秦振华刚接手时的杨舍:镇区面积狭小,人口不足1万,交通闭塞,房屋破旧,环境脏乱,镇办企业几乎空白,全年工业产值不到450万元,是苏州6个县城关镇中的“小六子”。“经济决定地位,不蒸馒头争口气,底牌不好,我们换一手好牌重来!”秦振华决心如铁。但“好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他带领班子成员坚定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路线,以整治环境攻坚战为突破口,“扫”掉了老百姓的小农意识和陈规陋习,“扫”出了全镇上下咬紧牙关打硬仗的精气神。能人贤人用起来,乡镇企业办起来,外贸工业搞起来,村镇建设动起来,杨舍精神树起来……等到1992年秦振华离开的时候,交给杨舍百姓的,是一个荣获全省第一个文明卫生镇,“五杯”、“七杯”竞赛位居苏州166个乡镇前列,名列苏州表彰的八颗星典型首位,全国百强镇排名第七的杨舍。十四年拼搏,玉汝于成。

  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这年元月,56岁的秦振华破格担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刚一上任,他就响亮提出两句话:一句话是“三超一争”,即“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另一句话就是后来叫响全国的“张家港精神”。

  “三超一争”的提出,那真是石破天惊,当时《人民日报》称这是在苏州放了一把火,把苏南的一池春水给搅动了,苏州一下跃起6只虎。同时也把张家港推上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境地。

  “为什么当时要提出‘三超一争’?还不是因为‘穷’!上任之初全市财政收入2.25亿元,可用财力8000万元,除了用于农田水利、修桥补路、学校建设等公共事业的5000万元,还剩3000万元发工资,还得勒紧裤腰带!”老秦书记重重地用手敲了敲桌子,“我们摆了擂台,以当时的实力,好像有点自不量力,但不这样,我们张家港只能永远落在别人后面,那我就有愧老百姓的信任!不过我敢于提出‘三超一争’,也有一个原因——我们有底气,我们拥有坚强团结的市委领导班子,拥有防风避浪、不冻不淤的天然黄金良港。”

  张家港精神是干出来的

  自加压力,只争朝夕,他是改革开放的“实干家”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依靠张家港精神,秦振华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一门心思艰苦创业抢发展,自加压力只争朝夕,大力实施以港兴市和外向带动战略,在这片昔日的穷沙滩,上演了一幕幕石破天惊的威武大剧:

  新建了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的张杨公路。1992年上任才个把星期,秦振华带领100多人组成的考察团南下广东取经。他感到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升腾着改革开放的热气。“大路大发,小路小发,无路不发。”顺德县委负责人的一席话对秦振华触动太大。紧锣密鼓地结束了南方行程,归来前,秦振华就在白云机场停机坪紧急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并把筹备建设张杨公路的决定传达给留守在家的市长沈澍东,“一刻也等不及了!今天就筹备!”这才是秦振华,干事创业只争朝夕。资金严重短缺、工程量浩大、施工难度极高,想想都是困难。“一个一个解决!”这就是秦振华,咬定目标绝不言弃。短短一年时间,全长33公里双向六车道的张杨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港城东西交通的大动脉,构建了港、市相连的枢纽。

  抢建全国第一个内河港型国家级保税区。1992年,国家要在江苏省建一个内河港型保税区,对于张家港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但省内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的条件都优于张家港。“我们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先下手为强!”4000人大会后,3个月,1284户村民动迁完毕;6个月,完成区内“五通一平”。“这个‘金娃娃’一定要抢回来!”抢建保税区成了秦振华心尖儿上的事。1992年5月2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来张家港实地考察,为“张家港保税区”题了字;10月16日,国务院批准张家港建保税区的公文正式下发。成了!“以港兴市”的战略决策落到了实处,掀起了新一轮建设高潮。

  此外,建设了全国第一条步行街,创下了28个“全国第一”。全市上下大力度招商引资,韩国浦项、美国陶氏等120多个大项目纷至沓来,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大公司纷纷落户张家港。与此同时,还大力发展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沙钢、澳洋等60多家省级集团企业茁壮成长。1994年,张家港在经济总量、入库税收、外贸出口、外资引进等方面均在苏州各县市中领先,成功实现了“三超一争”的奋斗目标。

  “张家港精神是硬碰硬实干出来的,干工作就要样样争第一,没有争第一的勇气,第二、第三也争不到!”秦振华常常勉励市委工作班子和干部,“当干部没有什么级不级,工作干不上去就真急了”,他提出并坚定实施“弘扬创业者,支持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腐败者,大胆激励开拓者”的用人方略,并在市委常委会上公开讲“大家向我看齐”,带头苦干实干,锻造了一支攻坚克难、能担大任的“精锐之师”。

  无私无畏天地宽

  铁腕治污,铁心为民,他是改革开放的“孺子牛”

  顺境中自加压力,逆境下负重奋进,这是张家港精神的核心特质。1993年,中央开始宏观调控和经济调整,有人举报张家港违反国家宏观调控,乱集资、乱拆建等,很多人认为秦振华出了大问题、“要抓起来了”。但他坚信“宏观调控是调低不调高,调劣不调优,调内不调外,张家港不是搞‘大跃进’”,响亮喊出“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中央、省里及相关部门先后来调查,结果问题没查到,却查出了先进,让张家港名声大振。同时,也给一直把官帽拎在手上的秦振华披坚执锐,谋求持续发展增添了信心、勇气和力量。毫无疑问,等待张家港的又是一个新的“花期”。

  秦振华深感百姓只有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实现城乡一体,才算真的过上好日子。他响亮提出了张家港“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港口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要把农村变成城市,把农民变成市民。定了就干,他带队南下珠海、深圳等地参观学习,并借鉴新加坡经验,请来著名专家吴良镛等按照“品味要高,造型要美,生态要好,居住要舒适,五十年不落后”的要求编制市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一幅美丽蓝图在港城大地展开。

  秦振华的生态环保理念亦是非常超前,可能和主政杨舍镇时创建文明卫生镇密不可分。他在上级还没有要求和规定的情况下铁腕治污,一下子关停了70多家污染企业。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有污染的项目,就是出金子也不要”。全面实施摩托车不准进城,公共场所、步行街禁烟,全市禁放烟花爆竹、禁烧麦秸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张家港因此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殊荣。

  不管是执政杨舍时兴修实验小学前的道路,“保护娃娃们雨天顺利上学”,还是“为了乡校公厕卫生对村支书大发雷霆”,亦或是异地新建省级重点梁丰高中、暨阳中学、云盘小学等一批高质量学校,教育,历来是秦振华时刻牵挂在心头的大事。他提出创办一流的教育,发展一流的经济,建设一流的城市,三个“一流”置教育为首位,就是为了让港城娃绝不重复自己儿时家贫辍学的命运。秦振华在规划实施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实事工程时,力主将每一座校园建成地标性建筑。他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上,启动了“教师安居工程”,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在他的倡导下,全市上下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在张家港,秦振华绝对是最忙的人。但不管怎么忙,除了出差,每天晚上有两件事他是必做的,一是看中央省市文件,二是处理人民来信。他认为前者是上级党委的声音,后者是人民群众的声音。只要是写给他的信,他每封必看,看后即批处理意见。批过的信件,三天听回音,不得延误。三天不能办结的,给出时间表。

  1993年元旦前夜,秦振华如往常一样开始批阅人民来信,他收到一位保税区中学生的来信,信中反映该学生家庭为建保税区房子被拆迁,未安排父母工作,学费交不出,生活困难。秦振华既吃惊又恼火,连夜召开常委紧急会议,对信中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全面调查。第三天,他又亲自召开千人群众大会,宣布解决保税区动迁安置实施方案和完成日程表,动迁户就业、老年人生活安置费提高等多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据统计,秦振华在担任市委书记的6年间,亲自批办的人民来信足足有40多箱,2万多件,平均每天20多件。

  人退志不退,位退心不退

  热情满腔,壮心不已,他是改革开放的“传颂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退休了21年的秦振华却比当年在任时还要忙碌,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黑龙江、辽宁、北京、四川、浙江、广东、云南……21年来,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他把宣传张家港精神、推动东西部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任务”,应各地之邀作了400多场报告。“张家港精神是我和张家港人民用心血和汗水实践、拼搏、凝聚的成果,是张家港市创造奇迹的力量之源、希望所在、成功之本。我们繁荣了,人民富裕了,但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脱贫,我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二十余载耕耘弦歌不辍,秦振华把张家港精神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东西联动、南北互动,秦振华先后被中西部、苏北地区18个地(市)、县(市)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顾问,义务为在张家港举办的10多期西部地区干部培训班当老师。一些张家港的骨干企业在他的带领下还纷纷赴苏北、新疆、云南等地投资兴业,比如长江润发集团在宿豫安营扎寨,建设了占地1500多亩的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如今已然成为南北挂钩、两地共荣的成功见证。他还为贵州毕节地区和大方县的孩子们筹集善款50万元,建办了两所希望小学,用满腔慈爱点亮教育之光……

  做一件事坚持一阵子不难,但是坚持了21年只能让人铭感五内。400 多场报告,秦振华从来都是分文不取,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记者还了解到,出行中交通不便、高原反应、缺电少水等情况时有发生,可老秦书记从未有半句怨言。

  “老秦书记,这么多年,走这么多地方,您不累吗?”“有时候身体也累,但是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在位时好好干,退休不退志,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的眼神分外明亮。从他的眼神里,从他紧握的拳头里,从他炽热的话语里,记者明白了他为何能几十年如一日一往无前!因为他对党爱得深沉,对这片养育他的土地爱得深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