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理财时代或许即将来临。
银保监会日前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相关要求,起草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最大看点是,通过银行渠道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投资门槛将大幅降低,从原先的最低5万元降至1万元。这一消息对于资金较少的百姓来说是“利好”,手头闲散的小资金将能享受到相对的高收益。
最低起售门槛仍是5万元
《办法》对银行理财业务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南京的银行是否开始执行?
据小编多日观察和走访市场发现,多家银行目前在售的理财产品,最低起售门槛仍是5万元,1万元起售的产品尚未面市。
总市值排名前五的某大型商业银行APP上显示的理财产品仍是5万元起购。
“毕竟这个政策还在征求意见中,完全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江苏银行一位理财师告诉记者,降低理财产品起购门槛,打破刚性兑付将是行业发展趋势,未来老百姓投资的理财产品将更多样,选择面也会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某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0%,连续四个月下行;受资管新规影响,保本类理财呈明显下降趋势。
市民期待“更多样化产品”
南京一位熟悉银行业务的市民张先生说,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大幅下降,可选择更多样化的产品,即做到“鸡蛋能放在不同篮子中”,理财门槛的降低,使得选择面会更广,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升。
张先生说,银行理财的收益率经常是活期存款的数倍,而原先如果手上就4万元余钱,经常只能放活期,或者放在“××宝”(小编注:本质上是货币基金)中。如果只要筹齐1万元及其整数倍,就可享受银行至少4%以上的年化收益,资金收益率显然会提升。
市民小朱也对降低理财门槛颇为期待。“以前5万元才能买理财,今后1万元就能买,投资积极性会更高。”她认为,“宝宝类”产品之所以受追捧,与其投资零门槛有很大关系,理财门槛降至1万元,大家的闲钱就不会只放在这类货币基金了。
理财门槛何时降到1万元?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有助于银行理财产品更加普惠化。
那么,这道理财门槛何时降?
“过渡期”方面,《办法》与今年4月底发布实施的“资管新规”保持一致——自《办法》发布实施后至2020年12月31日。
过渡期内,银行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应当符合《办法》规定。同时,可发行老产品对接未到期资产,但应控制存量理财产品的整体规模;过渡期结束后,不得再发行或者存续违反规定的理财产品。
这或许意味着短时间内银行理财的门槛不会立即从5万元降至1万元。
【多知道些】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主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提出了以下监管要求:
一是实行分类管理,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公募理财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私募理财产品面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同时,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
二是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要求理财产品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资资产;允许符合条件的封闭式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计量;过渡期内,允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核算规则,确认和计量理财产品的净值。
三是规范资金池运作,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延续对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三单”要求,以及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的限额和集中度管理规定,要求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需要期限匹配。
四是去除通道,强化穿透管理。为防止资金空转,延续理财产品不得投资本行或他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定;根据“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所投资的资管产品不得再“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
五是设定限额,控制集中度风险。对理财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
六是控制杠杆,有效管控风险。在分级杠杆方面,延续现有不允许银行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的规定;在负债杠杆方面,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上限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
七是实行产品集中登记,加强理财产品合规性管理。延续现行做法,理财产品销售前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进行登记,银行只能发行已在理财系统登记并获得登记编码的理财产品,切实防范“虚假理财”和“飞单”。
银行理财门槛若降到1万,你会把钱投进银行吗?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