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毛毛来自四川,平时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放暑假了跟着打工的爸爸妈妈来到了南京。三年前,妈妈就觉得奇怪:“一套衣服我买了三四年了,他还能穿。”但是当时妈妈认为,孩子是迟长,并没有在意。如今,毛毛已经14岁了,比同龄孩子矮了一头,而且已经三年没长高了。经过江苏省中医院儿科叶进主任诊断,毛毛患上的是矮小症,需要通过治疗干预来促进长高。
自家娃长得快或者慢,家长都要担心,什么时候应该要干预呢?8月8日上午,在江苏省中医院北院大礼堂,该院儿科举半办了“儿童生长发育夏令营”。在夏令营,通过游戏互动、健康讲座、经验分享等活动,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理念——医院固然可以提供治疗以及包括失眠、饮食、运动等指导,但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还需要家长通力配合。
9岁半的孩子,因为月经初潮来到江苏省中医院儿科就诊,孩子个子大约在1米42左右,爸爸妈妈还觉得孩子长得挺好,结果孩子来了“大姨妈”,才发现大事不妙。叶进告诉记者,根据孩子的骨龄来推算,如果不加干预的话,这个孩子最终可能都不会超过1米5。
避免陷入长高的误区
“虽说儿童的身高是会遗传的,父母的遗传占到70%,但是30%的后天环境因素更为重要。”叶进主任表示,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家长, 因为一些错误的长高观念,使得孩子的生长发育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关系,但遗传给的只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8厘米的偏差。如果孩子的身高向遗传的上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较为理想,如果在遗传的下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矮小。我国有30%的孩子长不够遗传身高。
误区二:孩子现在挺高,一定没问题
孩子没到青春期,突然长得快不一定是好事, 有可能是性早熟,早熟的孩子可能长不高。性激素加速骨骺软骨过早闭合,使得生长空间缩短,成年后反倒比一般孩子矮。
误区三:孩子现在矮,晚长,以后就长了
受遗传因素影响,晚长也是有可能的,通常晚长的孩子骨龄落后于正常孩子。但是有的孩子骨龄落后是因为营养不良,睡觉太晚,压力过大、运动少等,生长激素一直无法充分分泌,这样孩子现在不高,以后也不一定能长高。
误区四:男没变声、女没月经,不算发育,不急
变声和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发育后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影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此时想办法已经来不及了。
每年身高增长慢 家长应警惕
如何判断孩子身材矮小呢?“ 每位家长都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叶进表示,定期体检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身高、体重的发育状况,及日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就诊、早干预。
据专家介绍,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有两个时期,即婴儿期和青春期。婴儿期即出生到1周岁,在这一年内身高增长25厘米。青春期生长发生突增,身高年增长值一般为5~7厘米,个别可达到10~12厘米,青春期过后,身高基本停止增长。婴幼儿期(3岁以内)每年长高于4~5厘米,青春期每年长个可达到10~12厘米,少于7~8厘米,家长就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带节孩子到医院检查。接受医生的指导,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运动、睡眠习惯,后天的干预能让孩子的身高比自然状态下平均多长高5~10厘米。”
治疗身材矮小 中西医结合效果好
通过骨龄监测患有身材矮小时,应该针对病因治疗,如生长激素缺乏、特纳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但无论那种原因引起的矮小,治疗主要以生长激素达到增高目的。
中医治疗身材矮小同样特色显著。叶进主任表示, 身材矮小的儿童往往食物摄入量不足,是由于消化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偏食厌食症,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滞,身材矮小,体质很差,易患其他病症。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综合分析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中药调理脾肾等脏腑功能,可以健脾醒胃,益气固表,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此外,江苏省中医院还有院内制剂壮儿饮、调脾合剂,协定膏剂:参龟助长膏、壮儿健脾膏、抗早1号膏、抗早2号膏,以及耳穴压豆、穴位按摩、捏脊、推脊等综合治疗。
利用暑假“黄金期” 抓紧长个儿
夏季阳光充足,阳气生发,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此时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为身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在暑假期间,孩子学习压力也有降低,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增多,睡眠充足,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发育,因此暑假也是长高的黄金时期。
专家建议家长们从饮食、睡眠、运动这三方面促进孩子生长:
首先是不能挑食,均衡和充足的营养是促进长高的基础。每天要保证孩子吃一个鸡蛋、500毫升奶、1两肉类食品,根据饮食和骨密度结果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AD,蔬菜水果新鲜多样,多饮水。
其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途径,希望孩子长个子,一定要在晚上十点以前入睡,此时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学龄前儿童确保每天睡眠时间10小时,学龄期每天8小时。
另外多选有利于长个的运动,比如游泳、舞蹈、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引体向上,不宜负重或过度运动。运动以早晨为佳,每次运动持续20-40分钟即可。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邓曦 编辑/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