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迎来了长达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好在有了空调,再热的天也可以孵在空调房里。那么,当年没有空调的日子是如何消暑度夏的呢?来听听老南通人的回忆。
一大早,住在南通市寺街的刘晓鹏老先生就开始侍花弄草。西边墙角长满了青竹,正好挡住了西山太阳;头顶的廊架上爬满了葫芦藤,坐在下面喝喝茶,享受满院子的清凉。
“过去连电风扇也没有,像我们这个院子,到了夏天,就把房门的门板放下来睡。”刘老说。 刘老还告诉记者,夏天在井水里放只西瓜,等到中午时分拿出来吃,别提多惬意了。那时候喝不起茶水,只能将旱稻的叶子和薄荷叶放在一起冲水喝,不仅解渴,闻起来也很香。
“旱稻很香的,现在几乎绝种了。那时家家都是旱稻叶子泡一大茶壶水,然后大家喝。”刘老说。
如今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回归老街生活。小汪和小陈在官地街租了个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精心布置,种上荷花,点根檀香,喝喝茶、看看书,心静自然凉。
“穿堂风阵阵吹来以后,时不时有一阵凉风袭身的话,是非常舒服的。我觉得这也是老房子消暑的最重要所在。”市民 汪军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