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小创意”做活人民调解“大文章”

2018年08月06日 08:01:59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网络图片

  “朋友归朋友,借钱不还,伤感情,多亏了调解员老裘做‘和事佬’,两个老朋友才没有闹上法庭对簿公堂。”说话的是淮阴区居民龚某,涉及是一件债务纠纷。

  去年5月,朋友葛某找龚某借了两万元,讲好今年2月还款,可到了还款日期,葛某却一拖再拖。今年7月底,无奈之下的龚某准备把葛某告上法庭。就在这个当口,有人建议龚某上微信搜索“指尖调解”小程序,找人民调解员调解,调解不成再打官司。

  “没想到这招还真管,不光案子受理了,调解员也可以由我自己指定,”龚某高兴地说,8月2日,由她指定的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能手”裘化荣,用一天时间就让纠纷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由纠纷当事人指定调解员参与纠纷调处,是淮阴区人民调解工作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去年以来,该区司法行政部门通过资源整合、路径探索、平台构筑等多点发力,用一个个“小创意”做活了人民调解“大文章”。今年1-7月,该区已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6221余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5%,调解协议履行率达100%。

  组建“小智库”——

  “点将”“评议”下“先手棋”

  今年3月,渔沟镇新民村村民吴云桥与邻居因地界问题发生纠纷,闹到了村委会。此事虽已过去了四个多月,可提起纠纷调处过程中见识的“新花样”,吴某至今仍竖大拇指。

  “以往遇到纠纷,都是村里调解员来拉弯子,这次不一样,区司法局建了调解专家库,请谁调解由我自己选,”吴云桥回忆说,他选的是杨庙村党总支书记、“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单业高,借助市政法委“四频一网”平台进行视频调解,花了个把小时,吴云桥与邻居握手言和。

  “调解员能力有高低,通过资源整合发挥精兵强将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主力军作用,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必须下好的‘先手棋’,”淮阴区司法局局长张明华告诉记者,去年起,该局相继从全区聘请了“两代表一委员”“道德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100名、行业专家40名,组建“小智库”,受聘人员信息全部入库并对外公布,老百姓遇到矛盾纠纷可自主“点将”进行调处。仅“全国人民调解能手”裘化荣一人,去年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92件。

  不仅如此,对调解力量薄弱的乡镇,区司法局专门建立了巡回调解庭,将调解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为确保调解结果让纠纷双方心服口服,该局还推出了“评议制”,邀请法官、律师、公证员、优秀调解员下乡进村,对调解结果进行现场评议。

  前不久,为低保一事与村委会闹矛盾的丁集镇低收入户杜某,就亲身体会到了评议的威力。

  “我原本以为闹一闹也能吃上低保,想当然地认为调解员偏袒村委会,”杜某惭愧地说,“后来区司法局派来了评议团,21个代表当着全村老少的面听我和村委会双方举证,经过现场投票,19个人认为我确实不符合低保条件。对这个结果,我服。”

  研发“小程序”——

  “线上”“线下”打“组合拳”

  陈国春是淮阴区广大家具城的一名经销商。今年4月,顾客吴某在其家具店购买了9000元家具。双方约定,吴某先付1000元定金,余款在家具运抵吴家后支付。然而,吴某收到家具后过了三个月都未兑付余款,陈、吴二人为此发生纠纷。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7月30日。“那天上午,区司法局到家具城发海报,宣传‘指尖调解’小程序,海报上有二维码,”陈国春说,“我们生意人讲求和气生财,要是与吴某之间的纠纷能通过调解解决,我求之不得。”抱着这种心理,他当即扫描了二维码,把与吴某的纠纷情况、自己的诉求和联系电话,输进了“指尖调解”小程序,没想到,立即得到了在线受理。

  陈国春事后才得知,“指尖调解”是淮阴区司法局在分片区建立人民调解中心、按乡镇村居建立人民调解室和全覆盖建立公调、诉调、访调等“派驻式”人民调解室基础上,运用“线上线下”打“组合拳”的思维,于今年年初依托微信平台研发的一款人民调解微信“小程序”。

  “这款‘小程序’设置了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法规、专家说法等专栏,”分管矛调工作的淮阴区司法局主任科员刘云龙说,与其他手机APP软件不同,这款“小程序”不用下载安装,用户只需通过关注淮阴人民调解公众号或搜索附近小程序、扫描小程序二维码,即可在线与后台工作人员交流,还可在线选定自己认可的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

  来自“指尖调解”小程序后台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程序上线运行至今,日点击浏览量超过500人次,已累计提供法律服务1867次,受理并成功调处矛盾纠纷案件342件。

  引入“小词典”——

  “顽疾”“杂症”开“对症方”

  在徐溜镇,做过17年村干部的专职调解员苗林科是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仅今年上半年,他参与并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就超过100件。不过,苗林科坦言,干人民调解工作,“老革命”也经常会遇到“新问题”,去年8月,对杨某发生的一起非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调处,就是其中一例。

  苗林科回忆,事发当时,杨某正在自家麦地干农活,被岳某操作的履带式收割机轧伤,住院、康复花了近10万元。事后,杨某找岳某索赔,双方因赔偿金额产生分歧,找苗林科调解。苗林科犯了难:“非公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还是头一回遇到,属于典型的‘疑难杂症’。”最终,帮助苗林科打开调解突破口的是被他称之为“宝典”的“调解小词典”。苗林科用时一天,通过查阅和参考“宝典”中收录的类似纠纷赔偿案例,促成岳某与杨某达成赔偿协议,由岳某分期赔偿杨某10万元,纠纷双方均表示心服口服。

  今年初,为破解调解员法律知识瓶颈和经验盲区,淮阴区司法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率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从互联网上购买引进了一套案例库——“调解小词典”系统。该系统收录了全国各项法规154万多部,汇集全国各地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典型案例5351万多件,且每天都在不断更新。调解员遇到“疑难杂症”后可以进入该系统搜索相应关键词,系统随即会推送出相关案例、相关法律条款及调解方式,供调解人员和调解对象参考,帮助调解员开出“对症方”。

  据淮阴区司法局局长张明华介绍,上述“调解小词典”系统目前已覆盖该区各级调委会,已有1000余件矛盾纠纷案件经其“指点迷津”获得调处,调解成功率达99.1%。其中,属于“顽疾”“杂症”的矛盾纠纷案件超过300件。
  (来源:淮安新闻网;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