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型古装剧《延禧攻略》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可谓赚足了眼球!除了剧情和演员以外,人物服饰、首饰、妆发也吸引了众多爱美人士前来研究,比如乾隆时期的“绛唇妆”,满洲旧俗的“一耳三钳”,贵妃夸张的珍珠服饰......
不过,最最体现人物质感的还得数各式各样的龙褂、常服、外褂,而这些服装的面料都出自吴中光福“吴罗”织造大师——李海龙之手。
吴罗,古代吴地所产的罗,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传统织造技术四经绞罗技艺,相比绫、绸、缎来说,“罗”是更为轻薄透气,更为复杂,也更为历史悠久的丝织物。由于纱罗技术织造的丝绸比较昂贵,它也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面料开始涌现,除了棉、麻、真丝外,还有化纤、羊毛等面料,而工艺复杂、无法批量生产的罗则已经濒临失传。
历经百年“断层”,如今,“罗”又逐渐以各种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6年1月,“吴罗织造技艺”还被列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吴罗的织造方法称为四经绞罗技艺,以四根经丝为一组左右相绞而成,因技法过于繁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段空白。
1994年,李海龙开始研究罗的织造工艺,直到2003年,他成功复原并突破了“吴罗”传统丝织技艺,填补吴罗织造技艺的空白。
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没有实样、没有技术参考、没有人才指导,对李海龙来说,每往前跨出一步都困难重重。所以,他既是开拓者,也是传承者
《延禧攻略》并不是李海龙首次与电视剧合作,去年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女主孙俪身上的惊艳布料同样出自李海龙之手。
李海龙说:“现在大型古装电视剧的制作对服装要求很高,古代大户人家使用绫罗绸缎也更能准确反应当时的生活环境,加上之前有过和其他电视剧的合作,《延禧攻略》剧组觉得罗面料呈现效果内敛雅致,符合时代环境,于是就找到了我们。”
为了让整体服装风格素雅精致,李海龙选择了符合宫廷特色,古色古香的纹案,但其中皇后的彩罗则需要另外定制而成。
李海龙说:“彩织罗是纯手工木机生产的,一天只能织出五厘米左右,生产周期比较长。”看来,为了镜头前的完美呈现,手工艺人着实花费了极大的心血。
李海龙透露,因为罗面料的成本较大,开始剧组选料的时候也选择了一些织锦之类的化纤面料,但为了达到雅致效果,李海龙还是极力推荐全真丝古丝绸面料:“要展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就要用最古老的优质面料,‘罗’是必不可少的。”
除服装以外,剧中小主、娘娘们用的经罗团扇也从李海龙这里提供:“一把象征高贵身份的纯黄金扇子,要先贴上金箔,再勾勒纹案,这是还原古代宫廷技艺的。”
“如今电视剧越来越追求历史真实性,越来越讲究,这很令人欣喜。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吴罗也会慢慢传播出去,这让我们手艺人十分欣慰。”李海龙说:“给制作精良的电视剧提供优质服装面料,是匠人应该做的事,把吴罗非遗技艺更广地传播,也是非遗人的责任。”
不过,吴罗生产技艺复杂,难度高、后备力量单薄,在传承方面,李海龙不免有些担忧:“原本由于很多人不了解,制约了这门技艺的发展,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能够得到认可,也是个很好的契机。只有大家一起去传播,才能让更多人对此有所认知,才能从经济层面、社会效应层面、文化传承层面得到更高更快的提升。”
之后将要拍摄播出的电视剧《大明宫词》《大明皇后》也在进行吴罗采购,吴中的吴罗技艺会有怎样更特别的呈现,请大家拭目以待!
(来源:看苏州 编辑/马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