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从扬州市农委获悉,扬州广陵、仪征被省农委列为省级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各获100万建设资金,用于稻鸭共作、稻虾共作等“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应用补助。
截至目前,扬州市江都区、广陵区、仪征市三地被列为省级示范县。
全市“稻田+”已达5万亩
“稻田+”种养模式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点,是将水稻种植与家禽(鸭)、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市农委调查发现,目前全市规模稻田综合种养户达307个,其中稻鸭共作100个,稻虾共作158个,稻蟹共作41个,其他模式8个。
扬州“稻田+”应用面积逐年扩大。今年,扬州“稻田+”农田达5万亩,比去年增1万亩,其中稻鸭共作2万亩,稻虾(蟹)共作2.5万亩,其他模式0.5万亩。
市农委农业处处长、研究员级专家袁秋勇介绍,“稻田+”有多种种养模式,如稻田可以养殖小龙虾,还能养鱼、养蟹、养泥鳅、养蛙、养鸭、种植蔬菜等,“这些模式,在扬州市已探索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
如稻田养虾,就是在水稻田里通过一定的田间工程改造,合理套养一定数量的小龙虾,发挥小龙虾除草和排泄物增肥等功效,实行水稻小龙虾共生,实现“田面种稻,水体饲养小龙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的效果。
每亩田地可挣更多钱
“稻田+”种养模式效益怎么样?袁秋勇以稻虾共作模式为例,算了一笔账。
稻虾共作模式:稻谷单产一般为每亩400-450公斤,平均价格5元/公斤,产值2200元;产小龙虾80公斤,平均售价40元/公斤,产值3200 元;稻虾总产值每亩5400元,减去生产成本2430元(其中,水稻种植成本735元,小龙虾养殖成本1695元),纯效益为2970元。
再做个不同模式效益比较:单纯种稻模式水稻单产每亩620公斤,平均售3元/公斤,产值1860元,扣除生产成本850元,纯效益1010元。与纯种稻模式相比,稻虾共作每亩纯效益增加1960元。
改善农业生态农村卫生
除了可取得更大经济效益外,“稻田+”种养模式,还能减少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鸭子的排泄物也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
“稻田+”种养技术还有利于农村的环境卫生,“稻田也是蚊子的孳生地,鸭子、河蟹、小龙虾、鱼类不仅吞食水稻的病害虫,而且清除了蚊子幼虫。”
此外,河蟹、小龙虾还能大量消灭稻田中的螺类,特别是钉螺,从而大大减少血吸虫病的中间媒介。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