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天只做一件事是什么体验?苏州草编传承人这样说

2018年07月30日 06:55:57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夏天用的草席、冬天用的焐窠;晴天用的草帽、雨天用的蓑衣;走路用的草鞋、闲坐用的蒲团……在草编非遗传承人吴招妹眼中,这一件件看着不起眼的家居草编物件,却传递着百姓的纯朴与回忆,是不能丢掉的传承。

  对草编一见钟情 爱到骨子里

  清代,姚阳成已是苏州有名的草编人,吴招妹是家族第四代。吴招妹对草编一见钟情,再见定终身,从小就爱得不行。20岁的吴招妹从车坊嫁到渭塘,就跟着婆婆学了起来。闲时捡几根有韧性的干草,干完农活后信手就能编出一只只活灵活现的蜻蜓、蚱蜢、龙、老鼠,村里小姊妹都称她为“巧姑娘”。有一天,她悄悄收拾好一箱平日里编的小动物,跑到常熟招商城兜售,没想到半天功夫不到就卖了个精光。吴招妹兴奋不已,她看到了草编工艺的灿烂前景,立志在草编这一行干出番成就来。当时,吴招妹和婆婆撑着船卖草编,水乡水边,棕榈叶编的蜻蜓、蝴蝶,浸了水,活泼泼鲜灵灵要飞起来。

吴招妹巧手编织的“稻草人”,造型别致,形态可爱,被称为“水乡芭比”,受到许多游客的喜爱。

  今年52岁的吴招妹有着32年的草编经历,她的草编作品形式多样,具有生活气息。吴招妹介绍,“草编原材料有很多种,个人比较偏爱水乡常见的做草席用的蔺草。这种草不仅韧性足,材质也不易变化,利于保存。”吴招妹说,别小看这不起眼的蔺草编出的物品,它们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从浸泡、编织、拼接到缝制、上漆、打蜡、开面,前前后后需要数十道工序。多年来,在继承传统草编技艺的基础上,她设计制作出多种新型的草编工艺品,并曾在第十四届澳门艺术节、江苏省第六届艺术节、农民艺术节和家庭艺术节等活动中多次获奖。被誉为“水乡芭比娃娃”的草编洋娃娃还远赴欧洲进行展览,并被江苏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和草编在一起 时间总是不够

  蔺草很妙,韧而有节,折了就不能再用,但是又能细密地编成精巧的东西。草编不需要上色,剔透才好看。编之前,需要保持潮湿,不然一折就断;编好了,则需要干燥保存。如果保存得好,可以永远不坏。

  草这种脆弱的东西,居然能和永恒对等。

  作为“渭塘三宝,相城十绝”之一的草编的传承人,吴招妹让人感到真正的高手都是返璞归真的。拜访之时,吴招妹正笑眯眯地替小朋友做课堂作业——编小篮子。在微雨的课间,讲起和草编的缘分,都被雨幕软化得像前世的根脚了。

  变则通,通则久。吴招妹虽没看过《易经》,却秉着天赋的直觉,对传统的草编手艺感到不满足。因为没有本钱,吴招妹忖度起了自己娘家车坊盛产的蔺草。蔺草是编席子的,那能不能用于草编呢?

  天时地利人和。

  如今,她所研发的苏州手办——“水乡芭比”名扬天下,甚至国外,都有向她求购的人。吴招妹回顾过去,笑说唯一苦恼的,就是和草编在一起,时间总不够。巴掌大的小草篮、小簸箕,20分钟就能做好;而精巧的水乡芭比,一天的工夫,只能做两三个,一个才卖40块。要想做一条腾云驾雾的龙,一天远远不够。

  更何况她有那么多想做的。吴招妹自己穿得素淡,却一心想着把芭比打扮漂亮,除了经典的藏青花布、头上缠毛巾的老苏州打扮,小扇子、小帽子、麻花辫,花样层出不穷。

  草编错了一节,就得从头再来。可是吴招妹不管走路,还是看电视,手指翻飞,目不需视,韵律已经融入了生命本身,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让人不禁想起了庖丁解牛,如入无骨之地,刀刃吱呀都发出乐章。没什么理论,只是做多了,看见了就能做出来。

  手艺人是活着的艺术。

  找一个这样热爱草编,能干一辈子的传人难呀,对于每天要在七所学校上课、做不完活的吴招妹来说,慢慢教弟子更难。如今,她只想要一个20平方米的小馆儿,把各种花样攒出来,留下来,让过去不必失去。

  一万天从早到晚做一件事是什么体验?

  喜欢得要命啊。

  TIPS

  草编是一种采用席草、灯草和蔺草等编制各种类型图案的手工技艺,主要分布于苏州相城区渭塘镇一带,入选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招妹是苏州草编传统技艺的代表人物,如果想欣赏她的草编,可以直接去渭塘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乡情馆,那里会有部分展示。若是碰上活动,有机会大饱眼福。毕竟,她目前主要在小学教草艺课,培养未来的草编小能手,没有专门以此经商,不过可以经老顾客介绍下订单。

  (来源:邂逅相城、姑苏晚报、人民网,我苏网综合整理;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