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看得高孩子走得远 18岁徐州男孩拿到5所世界名校offer!

2018年07月28日 09:35:06 | 来源:都市晨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他代表中国队参加全美数学联赛(ARML)获得金牌

  他获得AMC数学竞赛中国区第一名

  他荣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一等奖

  他是起点中文网的签约作者

  他高中拿到思睿奖学金

  他大学被全美排名第一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奖学金录取

  ……

  他就是徐州18岁男孩子杨元恺

用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

  采访中,杨爸爸告诉记者,“由于杨元恺是过敏体质,他小时候患有哮喘,而治疗用的激素让他变得比较胖,这让他在小时候并不出众,学习成绩也是平平。为了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有一次我曾经偷偷找到孩子的老师向她提出能不能找个机会,让他当一次学校的护旗手。可是,班主任看了看胖胖的小元恺,摇了摇头没有答应。”

  “我很理解老师,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一个学生只是他们班级的中的一员,为体现公平,肯定要在集体中选拔最优者,而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却是我们的全部。”杨爸爸说,“无论在什么时候,父母都不能轻言放弃,要用足够的包容心赏识他、鼓励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赞。只要孩子比之前的自己有一点点进步,父母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自信是一切成功的根源,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用一颗坚强而自信的心去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孩子的成长是发现自已,优化自已的过程

  杨爸爸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但是他们的闪光点各不相同,因此不要总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这样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要找到和发现自已的长板,而不是只补短板。杨爸爸说,“在我们的鼓励下,杨元恺从小就保持运动与阅读的好习惯。”

  “杨元恺小的时候体质很差。因此,从小学就开始参加半专业游泳和篮球训练。训练很苦,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去运动场,但收获也很大,不仅让他的哮喘病得到了根治,儿子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壮,以前胖胖的身材也变得俊朗挺拔了。最让儿子感到欣喜和自信的是,通过运动,他的性格也十分开朗,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交流与沟通。”杨爸爸说。

  除了健身,阅读也是杨元恺良好的习惯之一。“我们家的电视几乎没有开过,儿子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一家人在一起看看书,互相交流阅读体会是我们最常态的生活。”杨爸爸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就喜欢看书,中文书、英文书,而且内容涉猎很广,科普的、悬疑的、文学类的等等,他都喜欢看。小学五年级时,他已经把英文版的《哈利 波特》看完了。中文版的《百年孤独》《三体》等等都是他喜欢阅读的书籍。这也是他之后作文成绩好、擅长描写的原因吧。所以,上初中的时候,独自在南京求学的他就开始写网络小说了。他喜欢用写小说的形式来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态、排解郁闷。”

  据记者了解,从初中到高中,杨元恺在业余时间写了4部网络小说,字数超过10万字。

家长看得多高, 孩子走得多远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视野高度决定了孩子将来能走多远。”杨晶说。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责任就是为孩子尽量多的打开若干扇窗,让孩子都能有机会看到里面是什么样子,看看自己喜欢不喜欢。如果喜欢了,孩子可以走进去进一步地了解、学习,如果产生兴趣,就可以再做深入的研究……有时候,往往精通产生兴趣,只有孩子了解了、知道了并且慢慢精通了,他可能才会对某一领域产生更强大的兴趣。”杨爸爸说,“而作为父母,一定要充分地了解孩子,真正地信任孩子,千万不要把某样东西强加给孩子。”

  无论从杨元恺小时候学习英语、学钢琴、学游泳还是后来去南师附中读中学,以及这次的选择出国留学及大学专业,都是他自己做的决定。而家长只是为他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帮他客观地分析各种利弊和发展趋势,而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孩子自己手里。

  “培养孩子是一个长远的工程,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杨爸爸说,“不要忽视了孩子‘人'的成长。其实,一个成功的孩子,一定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素养、乐观阳光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自控力等等,有了这些好的品质和能力,还怕你的孩子掌握不到技能吗?还怕你的孩子不够优秀吗?”

  父母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成长

  孩子是有辨别能力的,家长想让孩子听话,首先你得让孩子相信,你说的是对的,是对孩子有好处的。其次,你还得让孩子佩服你、信任你,让他心甘情愿的听你的,这样才行。其实,父母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父母,要自己不断地自我学习、充实自己,始终保持自己的成长期,和孩子共同进步,这样不会被孩子认为你OUT啦。父母还应当不断地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秀,表现出自己的上进心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让孩子感觉到努力奋进就是一种人生常态,从而让孩子模仿。“父母都如此努力,我还有什么好懈怠的呢?”面对这样的父母,相信孩子也定然有一颗不服输的上进心。

  “儿子18岁了,这18年来,我们跟随着孩子成长的脚步,也在进步。但角色却在慢慢发生着变化。从决策者到参与者到陪伴者到欣赏者。为人父母的过程是一个体面的退出的过程。退出是必然的,但是否体面取决于智慧。

  杨爸爸最后说,“在孩子的教育上,也要不忘初心,这个初心就是孩子成长是第一位的。孩子不是一个分数,不是一张名校的文凭,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看看他的身材,看看他的眼神……”

  (来源:都市晨报;编辑/黄河清)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