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来自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大山的21名孩子,一边是来自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少先队员们,2个月前,跨越千里的书信连接了两地孩子的爱心和友谊。24号下午,这些孩子终于见面了,他们一起参观南京大学校史馆,体验无人机和VR等高科技活动。
城市究竟是什么样?这对终日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来说,是个新鲜而充满好奇的话题,这21名孩子都来自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的大山里。“那里空气清新,有大山和大树,有板栗和核桃,环境也很好”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小河口镇黑沟口小学三年级学生祝赵星这样说。9岁的祝赵星父亲早逝,母亲远嫁四川,平日里住校,只有周末才能住到外婆家。
黑沟口小学只有150名学生,7个年级,6个班,师资和教学相对不足,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祝赵星的学习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南京人很多,今天我吃了(南京)大排档,还有板鸭,还有其它一些好吃的,去了游乐场,动物园。”
这封信是民生街希望小学康思凡写的,歪歪扭扭的字背后饱含了他满满的感激之情。2个月前,六合团区委发出了“童心关爱,共沐书香” ——心系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爱心捐书活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不仅捐出书籍还写上了寄语,很快,山阳县的少先队员们也写了回信。跨越千里的书信连接了两地孩子的爱心和友谊,今天,姐姐康思语来参加了本次夏令营。“我是第一次坐上高铁,非常高兴,也很想快点来到南京和小朋友们见面。”
从一封封信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孩子的艰辛与不易。他们享受不到独生子女的关爱,却有着更多的自立和自强。他们在求学途中艰难跋涉,在简陋的教室里认真学习,虽然没有游戏机和游乐场,但一样有嬉戏时的欢乐和笑脸,虽然没有完善的教学器械和先进的体育设施,但一样有对知识的渴望和课后玩耍的欢畅。这使南京的孩子不得不对他们肃然起敬。南师附中丁家庄初级中学初二学生高璐:“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我觉得他们非常努力,也特别不容易,他们这种自强自立的品质吸引到了我,对于我来说,我是住在一个城市里的孩子,我觉得特别幸运,我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时光。”
本次夏令营虽然只有短短5天,两地红十字会、团委以及南京大学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来自山阳的21名同学,和南京的21名同学,之前还不熟悉,通过一个破冰、素质拓展活动相互认识增进了解。今年以来,六合区红十字会捐赠了包括2万件衣物在内的物资,价值30万元,自今年6月起,每月支持5000元用于救助大病家庭。六合团区委在山阳2所希望小学捐建了希望书房、希望厨房,以及书籍和学习用品等物资。南京大学张志俭老师发起“与子同袍”校服公益活动和“与子同读”图书公益活动,将闲置的校服和书籍义卖,并将所得款项用于本次活动。今天,这些山阳的孩子终于跨越千里来到南京,增长了见识,也收获了友谊。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民生街希望小学老师王文启:“上了高铁以后他们特别兴奋,高铁上的人也少,车厢也宽敞,温度也凉爽,特别兴奋,到了红山动物园,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大熊猫,老虎,狮子,狼这些动物,第一次和这些动物有了亲密的接触。然后又到了总统府,通过导游的讲解,他们了解了很多历史知识。”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民生街希望小学学生康思语:“今天下午和同学们,和南京的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感到很开心,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南京大学。”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黄迪 王健安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