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季度,受江苏省质监局委托,由泰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牵头,协同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共在全省抽取30个批次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此次共抽查25批次产品,合格22批次,合格率为88%。其中泰州市质检院抽取生产领域4批次,网购9批次,共13批次,经检验全部为合格产品,抽查合格率100%;江苏省院抽取生产领域3批次,实体店9批次,共12批次,经检验有3个批次不合格,均来自于流通领域;抽查合格率75%。
防冻液的生产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发动机冷却液产品的质量不容乐观,消费者反映较多。随着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发动机冷却液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安全。
全国大约有以小型为主的400多家企业生产汽车冷却液,大多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山东、新疆等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江苏目前有冷却液生产企业15家左右,主要分布在苏州、无锡、镇江、徐州等地。江苏冷却液企业以小型为主,甚至有“小作坊”企业。
本次监督抽查检测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5个项目,其中颜色和pH值项目都检验合格,冰点、沸点和玻璃器皿腐蚀项目各有3个样本不合格,即每一个不合格样品的此三项都不合格。
三个不合格样本的冰点都不合格,标称上海大众汽车系列用品生产的高效防冻液包装无规格型号,按国标-15规格型号进行判定,标准值≤-15.0℃,实测-6.8℃;标称江苏郎斯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防冻液包装无规格型号,按国标-15规格型号进行判定,标准值≤-15.0℃,实测8.5℃;标称上海盈科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长效防冻液标准值≤-25.0℃,实测-7.2℃
冰点是防冻液产品最主要指标,此项目不合格的防冻液在低温下会析出晶体或结冰,不能体现防冻功能,严重时会冻裂水箱和缸体。造成冰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为降低成本,主要原料乙二醇加入量不足,或直接不按配方要求勾兑。二是企业质量控制能力薄弱,原材料进货不把关,以此充好。三是检测设备不齐全,成品出厂不检验,对冰点指标依赖经验来控制。
三个不合格样本的沸点都不合格,标称上海大众汽车系列用品生产的高效防冻液包装无规格型号,按国标-15规格型号进行判定,标准值≥105.5℃,实测96.0℃;标称江苏郎斯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防冻液包装无规格型号,按国标-15规格型号进行判定,标准值≥105.5℃,实测93.0℃;标称上海盈科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长效防冻液≥106.5℃,实测92.0℃。
对于现代电控发动机,由于其高转速、高压缩比和高功率的工作特点,其机械负荷及热负荷较大,摩擦热较高,对冷却液正常工作温度的要求已提高到95℃~105℃。因此,电控发动机的冷却介质应使用冷却液而非冷却水,避免因水温过高,导致散热器“开锅”,造成拉缸、烧瓦等恶性故障,直接影响汽车寿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原材料进货不把关,成品出厂不检验。二是为降低成本,以此充好,使用乙醇甚至甲醇原料替代乙二醇。
感官指标能够帮助用户在选购、使用车用防冻液时初步判断产品的质量状况。观察外观,是否无沉淀及悬浮物、清亮透明液体,能够判断产品中添加剂的稳定性。有醒目的颜色可以防止防冻液误服,并且在发生泄漏时可以方便地观察到泄露点。防冻液是没有气味的,如果闻到气味,表明该产品加入了异常的添加物。
防冻液的pH值非常重要,在使用过程中,合适的pH值对于腐蚀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国家标准规定pH值范围为7.5~11.0,产品的pH值如果不在该范围内,对金属腐蚀速度将会加快。并且,pH值也是防冻液中添加剂有效含量的重要指示指标,使用过程中pH值降低到6.5以下,必须更换防冻液。
对此,相关专家提醒,正确使用冷却液须注意:
目前的发动机不应当再使用水作为冷却介质,水的沸点已不能满足发动机冷却系统要求。并且,自来水在使用中产生的水垢将严重影响散热效果。
不混加不同生产厂家产品,不混加同一生产企业不同类型(一般颜色不同)的产品。
人员应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它具有毒性及可能含有强致癌物,一旦接触,应立即清洗。
目前主流市售汽车发动机冷却液更换周期为2年或4-6万公里。
应全年使用发动机冷却液,许多人认为冬季使用防冻液,夏季可以不用,这是不正确的。发动机冷却液不仅防冻,还有防沸、防腐蚀和防水垢等性能,因此应四季通用,否则容易造成发动机冷却系统机件损坏,金属部件产生氧化腐蚀,从而使汽车的寿命明显下降。
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建议不要自行更换和处置发动机冷却液,废弃的发动机冷却液对环境的危害巨大,不能随便倾倒废发动机冷却液。
小贴士了解一下~
发动机冷却液,又称水箱宝等,是由水、防冻剂和各种添加剂组成。通常防冻液按照防冻剂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乙二醇防冻液、丙二醇防冻液以及其他新型化合物类型。其中乙二醇具有优异的降低冰点的效果,同时具有沸点高、黏度适中、成本较低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防冻剂。添加剂主要由缓蚀剂、防垢剂、消泡剂和着色剂等组成。按适用的发动机不同可以分为轻负荷和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目前家庭用车大多使用的是轻负荷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且本次监督抽查中发现生产企业及流通企业基本全为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产品。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结构的改进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发动机冷却液产品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现代电控发动机,由于其高转速、高压缩比和高功率的工作特点,其机械负荷及热负荷较大,摩擦热较高,对发动机冷却液正常工作温度的要求已提高到95℃~105℃。因此,电控发动机的冷却介质应使用冷却液而非冷却水,避免因水温过高,导致散热器“开锅”,造成拉缸、烧瓦等恶性故障。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茂强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