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海堤上“听”钢筋泥砖,他们是与飞鸥并行的“水之子”

2018年07月23日 10:40:4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七月中旬,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暑期展开关于科技围海建设及其蓝色生态效益考察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浙江温州、台州,走向围海工程,感悟其中的科技发展与生态效益,体会水利建设一线的“水利人精神”,把专业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王玲表示:“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学校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让新时代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为期五天的实践,从项目部见面会、项目概况了解到深入施工现场学习、工程整体观摩,再将视线投向水生态整治考察、水体净化工艺学习……实践团队紧紧围绕“科技”与“生态”这两个主题,对围海工程的技术力量、人才战略、企业文化、生态效益进行循序渐进的考察与学习。

  实践以学习围海技术为要,学生们在围海建设的浩大工程之中感悟着技术的严谨和创新:无论是钢平台施工的计算勘测、灌注桩施工中的回旋与冲击,还是标准堤的整体配电与景观凹槽设计、水闸水质的沉淀与整治都让实践队收获颇丰。

  同时,实践团队深入“生态效益“的主题,对台州项目部的围海股份湿地治理工程进行了考察。簇拥的花团、流动净化的水体工艺、偶尔掠过而驻足的白鹭……凸显着“蓝色经济”下的围海新景象。

  “项目以水生态整治为核心目标,平衡生态布局,布置游览功能,以展示生态净水技术与滨海湿地景观为特色。”台州围海工程项目部殷经理强调。“围海工程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打造生态理念下的新围海建设形象。”

  通过围海项目的考察,实践团队不仅将目光聚焦到工程建设的技术中,更是从围海科技的变化创新中解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围海建设的新型发展趋势。

  课题研究之外,实践成员更是体悟到了水利人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与贡献精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别看工程这么大,有些数据都是要在实验室里反复求证才能用到施工现场的”,现场施工人员这样说道。值得一提的是,实践过程中团队所在地受到了台风“玛利亚“的登陆侵袭,围海股份鳌江项目部全日投身于水利防洪一线,而团队所考察的防渗墙施工、河道围堰、排涝项目在减灾防洪中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团队深感有幸能够学习水利施工中的科学技术,更有幸能够亲眼目睹水利人奋斗在防台防汛一线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体悟到“沐群生,述禹绩”的水利精神旨意所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