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专稿(小编/芦苇酱)
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将于2019年全国推出电子客票,乘客乘车前不需要再换取纸质车票,“刷身份证”、“刷手机”、“刷脸”就可以直接进站!
猝不及防地“被通知”2019年要和纸质车票say goodbye,咋说呢?小编为自己还没开始收藏车票而慌乱!想想这些年增值的各种“票子”,小编都没赶上趟,如果能早出生几十年,小编应该也能成为一位富有的“收藏家”吧!
从上个世纪40年代使用至今的火车票即将作为“老物件”退出人们的生活,你们难道不好奇旧时光里,火车票长啥样?小编对“老物件”完全没有抵抗力,so,今天为你们准备了营养丰富的“历史大餐”:
火车票变迁史
第一代:硬纸板火车票
堪称“爷爷辈儿”的硬纸板火车票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久的车票,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陪伴人们出行的就是这种长57mm,宽25mm的“纸板票”。票上有行程和座位信息,还贴心地印有盲文及“半孩”票标志。
别看“纸板票”体型袖珍,它身上还藏着一个“小秘密”,票面上的红杠数量代表着火车速度快慢:
“零道杠”=慢车
“一道杠”=快车
“二道杠”=特快车
据说,上世纪90年代初,火车票开始实现电子售票,“纸板票”票面日期和编号由电动砸票机完成,直到2010年一些小火车站依然在发售“纸板票”。
作为一名生在20世纪末,长在21世纪初的小仙女,小编是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票票”的!
第二代:软纸火车票
1996年初,上海、北京等铁路局开始试点使用“软纸票”。
1996年末,“软纸票”取代“纸板票”在全国“上岗”,此类车票目前依然在使用中,只是使用数量骤减。
早期蓝色底纹“软纸票”
而“软纸票”以2009年为分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维码”车票(2009年前):初代“软纸票”票面信息包括:车次、价格、起点站、终点站、购票类型及一维码(条形码)等信息,“一维码”可显示售票车站及售票窗口信息。
“二维码”车票(2009年后):与“一维码”车票的差异就在于“一维码”改为“二维码”,此类车票具有防伪系统。
小编承认自己用过这种车票,一不小心又暴露了年龄!!!
第三代:磁介质火车票
2007年4月,中国迈入“动车时代”,火车票再升级,磁介质车票开始发售,车票正面印有动车组图案,背面植入了磁性信息和热敏信息。“初代”磁介质车票四角为弧型,背景图为一列从右向左快速行驶的动车组列车,而它的底纹依然是淡粉的“少女色”!
早期粉色底纹磁介质火车票
这一类型车票的可以通过自动售票机购买,检票口也开始使用自助检票机(俗称“刷脸机”),现在乘客最快10秒就能完成检票,相比人工验票,效率提升10倍!
以2012年火车票全面实行实名制为分界,磁介质火车票也分为“非实名制车票”和“实名制车票”两类:
非实名制磁介质火车票
实名制磁介质火车票
第四代:无纸化火车票
从2010年开始,乘客可以通过互联网购票,2011年6月开始,部分地区车站检票开始进入“无纸化”时代,乘客“刷身份证”即可进站乘车。
除了火车票,这些“票票”的“颜值”也在旧时光里不断提升:
“大时代”里的飞机票
证明购票时代
1993年以前,购买机票需出具单位介绍信等证明,乘机人必须是县团级及以上干部。那时的机票样式简单,开页设计,机票内页印有姓名、航程、票款等信息。
证件购票时期
从1993年起,国家取消“购买机票必须持介绍信”的规定,乘客只需出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即可购买机票。这一时期的机票为纸质票,采用打印机打印,机票使用中英双语打印乘客姓名、航程、票款等信息。
电子客票时期
2005年以后,机票电子客票业务逐渐取代传统纸质机票。旅客可以通过网络订购机票,凭身份证件可在机场直接办理乘机手续,无需报销可省略领取纸质行程单步骤,降低航空公司成本,同时环保便捷。
“无纸化”机票时期
从2017年1月1日起,全国各机场开始逐步实行“一证通关”。乘客有三种通关登机方式:扫描登机牌、电子二维码或二代身份证,“无纸化”机票时代已经到来。
“千机变”的公交车票&地铁票
公交车票是最能反映一座城市交通和经济变化的“小物件”,重庆有位老人家从90年代就开始收集车票,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这位叫宋大有的老人总计收藏了五千多张车票。
喜欢收藏车票可不仅仅是老人家的兴趣爱好,北京有位叫马腾腾的“90后”大学生也爱收藏公交车票,他几乎将北京公交车票收藏了个遍:
小编费尽心力找到了北京不同时期的公交车票and地铁票,来看看这些高颜值的“票票”吧!
从1935年到2006年的公交车票:
从1969年到2008的北京地铁票:
随着多种支付方式的兴起,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也已经进入“无票时代”,现如今乘坐公共交通,可以选择“一通卡”、银联卡、手机NFC、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扫描支付上车。
想想未来,“刷卡”、“”刷手机”、“刷身份证”、“刷脸”就可以出远门,这样开启旅程,简直太切合小编的幻想了!
(综合自中新社、中国青年网、四川日报、搜狐社会、新浪看点、“四九城”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