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芦苇,万里青青,最是西山葳蕤时

2018年07月17日 14:29:19 | 来源:苏州太湖西山岛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诗经》中,最美当属《蒹葭》。”小编一直这样认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与诗中那“月色迷蒙,红日未升,白雾茫茫”的清秋之景不同,小编更偏爱这盛夏“万里青青,望尽水程”的一顷芦苇。

  大抵也是因为,我在西山见过此景。

  要说西山的芦苇,第一会想到的该是那太湖大桥两岸吧。

  昨儿,小编突然来了兴致,特意驱车从太湖大桥重新进入西山岛。驶过那长长细细链条一般的三座桥,入眼所见,除了那水天一色、波澜壮阔的湖面,就是这伴在行程左右的芦苇了,美的不可方物。

  知道很多人不在乎芦苇。西山月月有花,季季有果,芦苇么,其貌不扬,枝不美叶不俏,不如林屋梅海婀娜多姿的腊梅,也不像古樟园亭亭玉立的荷花,稍逊一些,罗汉寺前的紫藤花都生的比芦苇娇艳。

  但,就是这单调的芦苇,一风一摆,摇曳出西山专属的那一份朴实宁静的情思,让每一个来西山的你,心潮激荡。

  人居芦苇岸,月落正堪眠。

  蒹葭,就是芦苇。生的平凡,即使成簇成团,也略显孤独

  青青的叶片是那样柔滑,宽大如帆,随着手掌的安抚也不会改变原来的形状。一根小小的芦苇,承担了世界能给它的所有负荷。

  前些时候,还是春日的光景,小编依稀记得那会是芦笋的世界。万头攒动,穿透枯枝败叶,芦笋焦急地争春夺绿,几日不见,便窜得老高。

  可算盼来了夏日,芦苇繁茂成荫,转瞬间长满了水面,有水见池,都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等风吹过,绿波荡漾,无限遐思缥缈而去。

  近日,风大的很,天也蓝的愈发空灵。水中那簇拥摇曳的芦苇,像一支支饱蘸诗情的妙笔,流淌出不可言状的神韵。

  钓罢归来不系船,只在芦花浅水边。恍惚间,岁月也随着这天地相接之色变得悠远起来。

  城市急匆匆地一路向前,想见船,得入幽。侥幸瞥见一扁舟,那摆渡人的身影在微红的夕阳下瘦成一弯月,看着他缓缓向前,“好似我这半生积攒的满橱窗的故事都被停泊了”,小编想。

  如今,芦苇蔚然成荡,这里是有故事的地方。见过落日,见过炊烟,还听闻渔歌袅袅……“我见西山多妩媚”,自觉淡然的小编也不忍过多追忆这被掩埋的过往旧事。

  余光中先生有一首小诗这样说道:“长风远云,七百里一望是水程……委委曲曲一句话,纸折几折就话折几折,就心折几折,要拆要轻轻地拆……”

  纸短情长,一切尽在不言中,仅仅是在岸边静静看一会这芦苇,也觉得别有他趣。

  王国维曾说过,《蒹葭》最得风人深致。

  盛夏时光,逢这开怀万里天,见了这西山芦苇,才知此言不虚。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