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钮家巷有家面积仅十余平米、始创于光绪十五年的书店,堪称苏州最小的书店,主要出售线装书、苏州文史类书籍。店主江澄波已九旬高龄,对诗词歌赋如数家珍,堪称"书界活字典"。虽生意惨淡、条件清苦,老人仍坚守着书店,情愿和古书打一辈子交道。
这家书店面积只有十多平米,一次来两三个人都显得拥挤。上架图书自然也很少,不满千本。狭小的空间,没有咖啡,没有沙发,甚至要买书有时还得预定。“他买了书,还要什么书,我就记下来。 ”文学山房第三代传人江澄波说。
字迹工整、思路清晰,怎么看都想不到,眼前这位书店主人江澄波竟然已有93岁高龄,而比他年龄还要大的,是这家书店。初创于光绪十五年,经历百年历史波澜,这里主要以线状书籍和苏州文史为主,来店里看书的,不单纯来买书,似乎来听听老人和书店的故事,比单纯的淘书更有意思。据江澄波介绍, 这家书店是他祖父开的,到现在118年了。
尽管江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但诗词歌赋如数家珍,被称为“书界活字典”,只要一报书名,老先生便知作者、成书年月、刊刻时间和大致内容等相关信息,还坚持每天到店营业,风雨无阻。老先生告诉记者,开旧书店讲究文武兼备,过去苏州书香门第的人家很多,大藏书家也多,做书店主人也得腹中藏“货”,才能让行家看得上。
“等于上考场,他考考我懂不懂书。我就要讲这本书是谁做的,有没有刻本。他觉得你懂,才拿给你看。以前书很少,少到买不到,就只能把他印出来了。” 江澄波说。
如今苏州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有近千年历史的宋代孤本《容斋随笔》也是由江澄波捐赠的。书店从2012年恢复营业后,生意惨淡,前几年甚至空调也没有。但老先生仍旧守着这处地方,愿意一辈子和古书打交道。
在江澄波看来,苏州作为历史上的文化古城,如果没有古旧书店,就好像人的脸上没有了两条眉毛。再漂亮没有眉毛,看起来就不好看了。
从古到今,千千万万的爱书人成就了苏州这样一座书香城市。今天,第八届江苏书展也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在四天的展会期间,市民可以看到江苏馆、港台海外馆、书香苏州馆等主题图书的精品力作,精选出版物10万多种,同时,毕飞宇、蒙曼、莫砺锋、叶兆言、范小青等名人名家也将亮相书展,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方媛)